分享更多
字体:

天宫一号下周发射 重型运载火箭进入研究论证肖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3 08:4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肖明 北京报道

  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高耸入云火箭格外引人瞩目。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网站提供的消息,下周(本月27日到30日)含有中国对接装置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将择机发射。随后在下半年以及明年,神州八号、九号、十号飞船将在太空与之对接,至此,中国的空间站雏形将定。

  这也使得国内与太空相关的产业进入新的高点。

  中国农业院农业作物研究所专家刘录祥告诉记者,之前太空育种的最长时间为25天,短的只有5天,主要是受返回式卫星在太空逗留的时间限制。而中国正式建立太空站后,太空育种将可以根据需要来定时间。“那个时候可以根据需要来安排育种,甚至还可以在太空舱以外,直接裸露于太空辐射下,让种子实现基因突变。”刘录祥说。

  近期,在江苏台州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中,太空育种的南瓜,直径达1米,高0.6米,单个重量甚至突破了360斤。而粮食品种,是否可能在太空走一圈后,培育出亩产过千公斤的种子,则有待更多的空间站实验来证明。

  农业育种仅仅是中国加快太空空间站建设,占据太空产业制高点的一个插曲而已。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袁洁此前指出,中国航天发展经历了3个里程碑,即发射卫星、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但是,中国在深空探索、载人航天以及卫星运用方面,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仍有不小的距离,在航天工业“十二五”以及后续的发展规划中,会加速赶超。

  所谓的深空探测,是指脱离地球引力场,进入太阳系空间和宇宙空间的探测。主要包括对太阳系的各个行星进行深入探测,以及天文观测。

  北京理工大学深空探索基础研究中心的专家告诉记者,深空探索不是指目前的空间站,该空间站仅仅距离地球几百公里,为地球同步,但是深空探索则远得多,比如探索月球还算不上深空,如果达到火星,则才是深空探索。

  根据“嫦娥二号”卫星总设计师、总指挥顾问叶培建院士的说法,中国的深空探索计划包括2013年探测火星、2015年探测金星、2025年实现首次载人登月。

  到2030年,中国将具备对距地球约4亿公里远的天体的取样返回能力,具备10亿公里远天体的探测能力;进行木星及以远的探测;火星采样返回。这时期还将开展其他深空探测项目,包括太阳望远镜、硬X射线探测、夸父计划。

  为此,中国要先实现分舱段多次发射,近地轨道交会对接和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任务,以及建立深空测控网。因而,中国要建立完整配套的深空探测研究、设计、生产、试验和应用体系,为长远的深空探测科学研究和航天活动奠定坚实的技术、物质和人才基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陈万春告诉记者,天宫一号发射,以及2020年建立空间站,其实是把中国的科技领域,从目前的低空拓展到太空,进而更远。如果将来能在空间站展开各种科技活动,则意味着中国的科技平台进入到了新的水平。

  “中国治天到治空,从理论上说,为未来的各种科技活动探索创造了条件。”陈万春说。

  记者获悉,中国要实现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以及空间站在2020年的正式运行,在大火箭技术的研发、飞行控制技术的突破、通讯制导技术、新材料的研发等方面,都需要有根本的突破。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曾对媒体透露,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正在进行研制论证工作,运载能力将达130吨,是现役运载火箭的6倍。

  梁小虹说,该型号火箭箭体巨大,箭体直径是现役火箭直径的2倍左右,以满足后续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等发射任务的需求。

  而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技术专家王希季的构想中,空间站的建成将为中国今后发展空间太阳能电站打开可能性之门,促成中国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的领导地位。“(中国)宜在可能引发的这场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抓住机遇面对挑战,扮演一个有分量、有地位的角色,从而获得我国应该获得的权益和收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