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助推贵州旅游转型升级(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3 11:2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贵州茶艺表演。李森摄

  

  9月中旬,很多来贵州参加全国第九届民族运动会的代表利用赛会间隙到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观光。

  西江千户苗寨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苗寨,2006年该地共接待游客7.5万人,客源主要局限于周边。而今,西江苗寨日均接待游客超过2000人次。今年“五一”节期间,该地接待游客4.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95万元。

  西江苗寨飞速发展的原因只有一个:2008年,该地承办了贵州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在旅发大会的强劲推动下,“十一五”时期贵州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4.31%,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从4.7%上升到约6.6%,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员从2006年的8.87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9.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从44.35万人增加到97.5万人。

  一年一届的旅发大会,如今已经成为贵州省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成为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开展合作竞争的重要平台,也是国内外旅游投资商了解贵州、开发投资贵州旅游的重要窗口。

  多彩贵州秀美天下

  

  从踏上贵州的那一刻起,人们就步入了一个天然的“大公园”。优美的风光、宜人的气候、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无不让人留恋,让人不舍。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省的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92.5%。复杂的地形,使贵州集中了除冰川喀斯特外几乎所有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

  这里的山,层峦叠嶂,秀峰林立,各具风姿;这里的水,蜿蜒于崇山峻岭,奔腾穿泻于深峡幽谷。时如江南的秀丽玲珑,也不乏塞北的冲天豪气,更兼有青藏的舒展圣洁。

  高山、峡谷、瀑布、溶洞、森林,世所罕见的古生物化石群和原始神秘的自然保护区等遍布贵州全省,异常壮美的自然风光,构成了华丽的交响乐。

  目前,贵州可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有1000余处,乡村旅游点1000多个。更拥有荔波、赤水两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黄果树、龙宫等12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花溪、百花湖等5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梵净山、草海等7个国家自然保护区。

  贵州更是“避暑天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雨适中,且多夜雨,多微风,犹如一台巨大的“天然空调”。

  与自然环境交相辉映的是厚重的人文历史。

  作为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贵州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世代居住的各民族人民,传承了众多璀璨夺目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据统计,该省五彩缤纷的民族节日达1000多个,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3项125处、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6名。

  贵州更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以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长征文化、红色文化,举世闻名,令人追思缅怀。

  美秀的自然风光与斑斓的文化水乳交融,成就了不可复制的“多彩贵州”。

  依托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贵州省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发展旅游。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旅游资源丰富,可景点分散、路子雷同,特色不突出,深度挖掘不够;旅游企业普遍“散、小、弱”,投资、开发实力不强,管理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业推广时,也是各个景区或者是以县为单位的小范围推荐,没有形成规模效益。这样的发展后果,是空有好的旅游资源,但是又发展不起来。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景区势在必行。2005年底,贵州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决定每年举办一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推动贵州产业转型升级,按照“确定一个主题,熔铸一个亮点,打造一个精品”的战略部署,着力抓好基础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促进全省第三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

  旅发盛会创出品牌

  

  贵州省在每年一届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举办方式上,采取9个市、州、地竞争轮流举办形式,充分调动各地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使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在全省各级决策层达成共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全省各市、州、地根据当地实际,相继提出“旅游活州”、“旅游大区”、“旅游兴市”、“旅游强县”等具有全局意义和战略高度的发展思路。

  2006年,贵州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放在旅游开发较早、接待条件较为成熟的安顺黄果树景区召开。

  2007年,黔南州荔波“世界绿宝石”,揭开面纱,熠熠生辉。

  2008年,黔东南州雷山县“天下西江”一鸣惊人。

  2009年,遵义“红色文化”续写红色经典。

  2010年,铜仁“梵天净土”走向世界。

  今年,黔西南州将续写精彩。

  贵州省为办好旅游发展大会,不仅举办地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升级改造景区的基础设施,全省各部门进一步加大对举办地的支持力度。去年,该省省级财政对旅游的投入达到1亿元,9个市、州、地财政投入旅游产业的资金超过了42.6亿元。

  借助旅发大会,贵州各地在“多彩贵州”整体品牌引领下,紧紧抓住自身的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打造具有文化内涵和区域特色的旅游品牌,如“爽爽的贵阳·避暑之都”、“民族原生态·万象黔东南”、“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洞天湖地·花海鹤乡”、“山水长卷·水墨金州”等,无不个性突出、特色鲜明,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牌。

  “十一五”时期,通过连续举办旅发大会,贵州省在旅游市场策划与开发,旅游景区的开发与保护,旅游产业的管理与经营,旅游人才的开发与培养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据统计,“十一五”期间,贵州省新增旅游星级饭店134家,已达到344家,旅游星级饭店的客房从2006年的15285间增加到25569间;旅游公路通车里程达2679公里。

  去年,贵州省接待旅游总人数1.2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61.23亿元,年均增长32.79%、34.31%,是2005年的4.13倍和4.23倍。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全国第23位上升到第16位,发展速度居于全国前列。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去年贵州省游客综合满意度上升至81.9%,同比提高14.7%。赤水、铜仁、兴义市先后进入“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行列。

  “一年一次的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使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了5年,旅游产业发展提速了5年,环境建设提速了5年。举办地的旅游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贵州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这样总结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积极作用。

  旅游大省指日可待

  

  “十二五”时期,对贵州省而言是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贵州旅游也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黄金期。

  2009年,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要求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贵州省明确了“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建成旅游经济大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

  围绕建设旅游大省目标,贵州省提出“十二五”期间,将以旅游发展大会为载体,进一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实现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进而向创意旅游的转变。力争到2015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超过2.5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2500亿元,力争达到28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占GDP比重的10%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25%左右。

  为实现这一目标,贵州省将努力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与文化产业结合、旅游改革开放、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上,贵州省未来5年将从推动旅游产品供给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旅游资源开发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游客从过路游向深度游转变,产业发展从单要素向多要素转变。集中打造全国最佳避暑度假基地、新型国民休闲基地、特色乡村旅游基地、原生态民族文化体验基地、山地户外活动基地、自驾车与自行车自助旅游基地、精细观光农业旅游基地等“十大基地”。

  突破交通“瓶颈”,进一步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达性,实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突破,仍是贵州省建设旅游大省的重中之重。未来5年,该省将投入2750亿元打造畅通贵州的交通网,新增高速公路达到3000公里以上,形成国内8小时、省内4小时交通圈。

  在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上,贵州省将从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等方面入手,围绕一系列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从今年起,贵州将进一步加大旅游投入,省级财政每年新增2000万元旅游专项资金,到2015年达到2亿元。

  同时,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今年以来,贵州省向国内外推出了283个旅游休闲度假项目,总投资达1820亿元;还依托优势旅游资源,规划了50个旅游新项目,整体招商引资。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