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出招QE2.5 变相延迟宽松期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3 12:36 来源: 中国经济网昨日,美联储一如外界预期,宣布国债期限“扭转操作”刺激措施。虽然美联储议息会议并没有提及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但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所谓“扭转操作”相当于变相的量化宽松。虽然不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但延长持有债券的期限,相当于将量化宽松政策延期。
然而市场对该刺激政策的效果却并不“看好”,全球股市以一轮暴挫回应了美联储,不仅美欧股市集体下跌,就连亚太市场也一片惨淡。全球经济信心的风向标——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并不乐观。美国NYMEX 11月原油周四欧市盘中跌破83美元/桶,跌幅逾3%。
经济学家明确指出,调低长期利率对于解决美国当前问题无作用。
“扭转操作”意在“心脏起搏”
面对着越来越“难看”的经济成绩单,美联储身上“鸭梨”不小。美联储在昨日的声明中,坦承“最近公布的多项指标表明,整体就业市场状况继续恶化,失业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虽然供应链中断的状况有所缓和,推动汽车销售市场有所复苏,但家庭支出在最近几个月中仅温和增长。非居住房屋方面的投资仍表现疲弱,住房部门也仍旧保持在受抑制的状态。”
面对如此惨淡局面,“刺激”政策的出台也就在所难免。昨日,美联储表示,为了进一步刺激经济复苏,维持0-0.25%超低利率至少至2013年年中,同时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将对所持国债进行“卖短买长”的期限置换。
根据美联储的“卖短买长”计划,到2012年6月,美联储将出售剩余期限为3年及以下的4000亿美元中短期国债,同时购买相同数量的剩余期限为6年至30年的中长期国债。其中,有约30%为期限20年至30年的品种。
相比于此前的“量化宽松”政策,这次手法俗称“扭转操作”。“卖短买长”将改变美联储所持美国国债组合,但不会向市场提供新的流动性,这就避免了QE滥发美元的副作用,可望使美联储在促进经济和控制通胀之间维持微妙平衡,外界因此将其‘称为质化宽松’。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院长赵锡军向记者解释道。
美联储的此番操作可谓“用心良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目前美国处于两难的状态,如果采取QE3增加流动性注入,一方面本国通胀压力增大,另一方面遭新兴市场国家的反弹。如果没有政策出台,本国的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高的问题又很难缠。因此,采取了这种准宽松政策,有利于压低长期利率,更重要的是释放继续宽松信号。
在数轮量化宽松政策之后,整个经济形势依然乏善可称,这令美联储内部对量化宽松的看法也出现了分歧,甚至有学者认为这只能带来一轮大通胀,将美国拖入“滞胀”局面。
“美联储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降低长期利率是为了刺激人们长期投资的需求,降低成本,而并非短期套利。”在长江商学院金融系教授周春生看来,如今的“美国病人”并不缺血,缺乏的是带动经济回暖的强大心脏。
(责任编辑:佟胜良)
经济难见起色美联储手中工具不多
虽然政策的制定者有着周密的考量,但是市场对此似乎并不买账。受美联储对美国经济的消极预测、QE3落空的严重打击。
美联储的消息刚一公布,美股便开始疯狂跳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短短几分钟内就跌去100点。截至隔夜美国至收盘,道琼斯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狂跌283.82点,收于11124.84点,跌幅为2.49%。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跌35.33点,收于1166.76点,跌幅高达2.9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52.05点,收于2538.19点,跌幅为2.01%。
而这股波动一路传导到了亚太新兴市场国家,亚洲各国的周期性股票也纷纷下跌,香港恒生指数收盘跌4.9%,至17912点,创26个月低点。日本日经指数收盘跌2.1%,上证综指收盘下跌2.8%,台湾证交所加权指数收盘跌3.1%,创去年6月11日以来最低收盘水平。此外,韩国综合指数跌3.3%;印度Sensex指数跌1.6%。
赵锡军表示:“美国即使现在压低了市场利率,但这仅仅是降低了人们的长期投资成本,不过现在民间投资关心的是长期投资的收益情况,这才是决定各个经济组织‘入市’的关键,在收益不佳的情况下,是没有人贸然进行投资,特别是长期投资的。”在他看来,伯南克对“大萧条”经济的研究可能导致他个人把很多以前的政策“搬出来”用,但是具体效果却难以估计。
众多投行也纷纷指出,扭转操作的主要目的是拉低长期利率水平,但令美国经济止步的并不是利率高企,因此该举措将收效甚微。Fusion Analyics副投资总裁Joshua Brown表示:“扭转操作看上去像QE2.5,他们将会做一些调整。美联储还有办法对长期利率施加更大的压力。而现在看来不会对真正的问题起作用。”
在此情况之下,市场纷纷悲观地表示,如果经济再无起色,那么美国重新回到量化宽松的道路上。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就认为,虽然美联储此次出台了扭转操作,但是并没有完全消除QE3出台的可能性。“美联储基于各方面压力,没有正式推出QE3,而是‘扭转操作’,即通过‘卖短买长’增持长期债券,压低长期债券利率来刺激经济。有人说,这是QE2.5。但如果效果不佳,迟早将推出更多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周春生也向记者表示:“现在美联储手中的工具已经不多,整个经济状况如果还是不见起色,那么QE2.5不行,再来个QE3也将是无奈之举。”
(责任编辑:佟胜良)
财富时评
化解危机需要大手笔
■谢美琴
发展中国家“要做最坏的打算”,近日,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表示。
事实上,用危机四伏来形容当前的世界经济一点不为过。
此前,最大经济体美国主权评级被下调,希腊救助前景未明,意大利评级下调,欧债危机向欧元核心地区扩散,已令“二次探底”之声再起。近日,更多迹象表明世界经济二次进入了新的风险期。
一边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继前日大幅下调了最大经济体美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全面调低全球未来经济增速后,昨日公布了旗舰报告《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指出欧盟银行业自债务危机以来已累积了2000亿欧元(约合2714亿美元)的风险敞口。更警告称,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将面临大幅减记,加上信贷激增,债务总额已达到“异常高的水平”。
IMF罕见地用“羸弱的经济增长”、“羸弱的资产负债表”和“羸弱的政治解决能力”这三个令人担忧的“羸弱”来形象地概括当前全球金融和经济状况。
另一边厢,刚结束两天激烈争议的美联储会议昨天凌晨发出声明,前所未有地使用了“经济面临重大下行风险”的严厉措辞来概括美国经济,指出美国“整体就业市场持续疲软,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地产市场低迷”,这些都令人深感不安。
综合各方的分析,世界经济的新风险,不但来自欧美发达体累积的财政和债务风险露出水面,更由于各国至今没有表现出强大的政治解决能力,没有就充分强化宏观金融稳定和实施促进增长的改革争取到广泛的政治支持,危机的救助仍难见曙光。
而更深一步的隐忧是来自新兴经济体:信贷扩张下债务风险的累积、国外热钱流入的冲击等等,已从远虑变成近忧,需要高度警惕并加强防范。有鉴于此,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林毅夫才如此告诫发展中国家。
近日,全球股市凄风苦雨,已提前反映了这种不断增加的担忧情绪。
修复市场信心的时间已非常紧迫,而救急已不能用常规性的货币政策。
昨日凌晨,美联储公布的“购买长期国债”宽松政策就被认为是“小手笔”。这一措施是在不直接向市场提供新资金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国债组合来达到降低利率、刺激经济的目的。但是,在美国长期利率已经在历史低点附近徘徊,而美国实体经济仍然疲弱不堪的情况下,美联储这一措施令人质疑其效力。全球股市再次以下跌表示“不买账”。
鉴于全球经济复苏进入新的风险期,化解危机必须从小修小补方式调整为大刀阔斧的政策措施。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近期在多个场合强调,如果美国经济进一步延续疲软走势,美联储可能会动用包括QE3等四种措施来投注流动性。
不过,也许货币刺激已不是万能良药。因为与三年前金融危机爆发时不同,当前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出现经济困局的症结不在于缺乏流动性,而是在公共和家庭资产负债表没有彻底修复之前,美欧债务风险较高且实体经济缺乏足够多的投资机会,出现银行惜贷和大企业坐拥现金而不愿投资的现象,继续投注流动性将为未来通胀埋下严重隐患。
更有经济学家指出,目前面临的危机仅靠货币政策很难解决,必须靠财政政策、地区协调解决问题。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必须采取坚决财政措施来尽快修复国家和银行资产负债表,切断主权风险和银行危机的传导渠道。同时,还要采取其他有效的经济政策来加速经济复苏。各国内部消除政党纷争、地区间加强政策协调、经济发达体与新兴经济体重建合理的利益格局,都是化解危机必须的政治大手笔。
(责任编辑:佟胜良)
■IMF和世行年会直击
IMF发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
欧洲银行业风险敞口达3000亿欧元
昨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在美国华盛顿拉开帷幕,两大国际金融机构187个成员的代表以及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代表齐聚一堂,讨论当前饱受关注的全球经济问题。开幕当天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圆桌会议的“重头戏”即上演“头脑风暴”:聚焦金融市场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大会同一天,IMF组织发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报告指出,在过去几个月中,全球金融稳定风险明显加大,采取协调政策来防范风险扩散和提升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
之前一天,IMF已先期发布了2011年下半年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点明了未来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世界经济正受到两大不利变化的共同影响。一个变化是,自今年年初以来,先进经济体的复苏步伐显著放慢。另一个变化是,财政和金融不确定性急剧增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主任何塞·比尼亚尔斯21日说,当前全球金融稳定风险凸显,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应竭尽全力来降低风险和提振市场信心。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已蔓延至银行体系货币政策刺激的空间已很有限
IMF强调,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已蔓延至银行体系,推高信贷及市场风险。报告指出,欧元区政府发行的6.5万亿欧元主权债中,估计有一半存在信贷风险,主权债危机传导的过程是希腊至爱尔兰及葡萄牙,再到西班牙、比利时及意大利。相应之下,欧洲银行业在欧债主权危机中风险敞口,由面对希腊的600亿欧元,增至800亿欧元,再升到2000亿欧元。而若计及银行之间的传导效应,这一风险敞口将升50%至3000亿欧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黯淡的经济增长前景给公共和私人资产负债表带来不利影响,并使得处理沉重债务负担的挑战变得更加艰巨。许多发达经济体的公共资产负债表极易受到不断增加的融资成本影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私人部门的风险转移至公共部门。
该报告指出,发达经济体公共财政吃紧,迫使政策制定者在通过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提供支持时顾虑重重,而通过货币政策来提供额外刺激措施的空间又很有限。
回望全球金融体系,近来遭受了一系列冲击:欧元区边缘国家出现新的市场动荡;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下调;全球经济有减速迹象;在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压力可能重新引发银行体系与实体部门之间的负面反馈循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一方面,欧元区为解决目前的挑战采取了一些重要举措,但在实行政策调整的经济体内部以及提供支持的各经济体之间存在着政治分歧,导致长效性的解决方案迟迟未能出台;另一方面人们对美国的政治机制是否有能力对全球稳定至关重要的中期财政调整达成必要共识越来越持怀疑态度。
金融不稳定性将给新兴经济体带来冲击中国公共债务指标恶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警告称,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将面临大幅减记,加上其他形式的信贷激增,导致中国的毛债务总额已达到“异常高的水平”。与此同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又增加了另一层风险。考虑到中国政府需要插手干预的程度,中国的公共债务指标很可能将显著恶化,并缩小政府未来进行财政刺激的余地。
报告指出,中国在2008年后的信贷繁荣遗留下了一系列债务问题,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2009年至2010年期间,随着政府大幅增加通过银行融资的投资支出,中国经历了全球最高速的信贷扩张。诸多此类投资项目被认为缺乏长期的商业可行性,导致潜在债务的偿还面临不确定性。因此,IMF分析师预测地方政府债务账面价值将被大幅减记。2010年末,地方政府实际债务和或有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27%。
为对抗全球金融不稳定性顽疾,昨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大会上,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以及全球区域首席经济学家,历史上第一次集聚一堂,共同商讨欧洲次贷危机和国际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和emerging markets地区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讨论哪个区域经济会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最重要影响。
在世界银行圆桌会议上,林毅夫表示,全球的经济形势并不是如同六个月前所预期的仅有放缓的可能,相反,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了很多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大西洋的两岸。发展中国家应该为更好地面对可能的全球经济萧条,完善各国的政策从而产生更多的经济增长和工作,多样化自经济发展模式,促进银行系统健全。当然,我们依然寄希望于美好的未来。
世行南亚地区首席经济学家Kalpana Kochhar表示,自从2008年的经济危机以来,南亚地区发展很快,但是这个地区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大量待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中东和北非地区首席经济学家Caroline Freund表示,如果欧洲地区的经济情况进一步恶化,石油进口国家可能将面对更多的风险。但是与此同时,如果全球油价降低,石油出口国的经济也会受到冲击。
南方日报记者 谢梦 华盛顿特约撰稿人 艾诚 实习生 刘斯绮
(责任编辑:佟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