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国兴:《找点》让你的生活更精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3 17:35 来源: 光明网光明网9月20日讯 近日一本由著名策划人邱仰林策划,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名为《找点》的书红遍网络,形成一股找点热潮。《找点》系著名管理学家钟国兴的新力作,此书得到了多 行业领导和名家的强烈力荐,冯仑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说:“露点才有看点,抓点方可破点。钟国兴的《找点》令人大开眼界,不可不读!”。
9月20日,光明网黄原专程赴中央党校采访钟国兴教授,探究《找点》背后的故事。
记者:请问钟教授,您当时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钟国兴:这个得从中西方思维方式开始说起。我认为西方的思维方式是那种点式思维,而我们中国是一种模糊思维。古希腊有原子论,它认为世界是 由一个一个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构成的,原子不是咱们科学上讲的这个原子,是相当于我们说基本粒子,最后没法再分了。而概念中的世界是由一个一个点组成的, 因此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个点开始做起。
西方是精准到一个一个点上,而我们总是模糊的,所以东西方的思维大不一样,正因为我们是这种模糊思维,把人家那些具体的、科学的、非常严格的、精准的管理模式引进来,拿到我们这,被我们的模糊的思维方式给淹没了,最后不起作用。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我们要把事情做好,光是中国的这种模糊的思维方式做不好,做不了,要把这个产品的质量、服务质量提高,要打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要打造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的品牌,那你必须要引进精准化的思维,一切从点开始。
我想带来一种全新的理念,打破中国人传统模糊思维的禁锢,让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变得精准化。
记者:您写《找点》就是为了让大家寻找精准高效的做事方法?
钟国兴:是的。西方讲流程,讲操作规程,但是我们好像很少把这个东西弄得非常清楚。在操作流程中,哪些环节容易出问题,这个是我们很少考虑 的。所以,你就会发现,有好多工作几十年的人,仍然在那出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仍然是稀里糊涂的,他不知道这个工作的症结在哪儿?没有真正的把问题的根源给 反思出来。这个就是我们这种模糊的思维方式所导致的。
我搞这个找点,也叫点式管理,这其实我搞学习型社会一系列过程中的一个部分。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要解决的是一个升级的问题,除了提出升级才能生存,我还提出了团队智商,链式学习等各种理念,都是为了让中国人寻找到精准高效的做事方法。
记者:您推荐阅读《找点》的读者有哪些人群?
钟国兴:《找点》一书为人们提供一种方法,让做各种工作的人都找到自己的点,并且在点上突破,实现做事的精准高效。我想通过看《找点》,学会“找点”,能让大家的生活更精彩。
我想我这本《找点》适合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员工,任何员工、公务员、企业的职工,军队的这种战士,都能读的一本书。因为里面一个是每一个章节,都有案例,都有故事,由故事来讲道理,而且语言也比较通俗,比较轻松。
记者:《找点》一书推出以后,取得了很好的反响。您以后还将推出什么作品?
钟国兴:《找点》一出,即登上北京市新华文化图书畅销榜,这是我意想不到的。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老百姓对这个生活和工作中思维模糊这个问题还是有感触的,《找点》说出了长期以来困扰大家的思维方式问题。换句话说,也就是说读者找到了共鸣点,我觉得很欣慰。
接下来,我将陆续推出管理类图书,《团队智商》《链式学习》都在筹划之中。
记者:好的,预祝您今后的书也能畅销。感谢钟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
钟国兴:谢谢!
后记:
钟国兴是目前最火的管理学家,是中国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首推者。近年他提出的理念和方法如“升级才能生存”、“链式学习法”等都成为了流行词汇,成为了连续数年媒体的“十大管理热门关键词”。
《找点》一书在序言中自信地宣告:“只要阅读,这本书就会改变你的观念和行为。”认为要把中国人原有的模糊笼统的思维和工作观改造得精准化,而要做到精准化就必须“找点”。它告诉人们:每一种工作都有其独特的点,要做好工作就必须会找点。
精彩推荐语:
钟国兴先生说的找点,我理解就是要一眼看到底,才能把想做的事做成,对此,联想也是深有体会。 ——柳传志(联想集团董事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找点是精准化方法。市场经济需要精准化,需要《找点》。——高尚全(著名经济学家、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工作找到点,才能更精彩。《找点》适合各种工作和管理。——周文彰(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露点才有看点,抓点方可破点。钟国兴的《找点》令人大开眼界,不可不读!——冯仑(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
《找点》一书强调找点、抓点、破点,可以使工作事半功倍,一定会引起各级领导和企业家重视。而且此书观点新颖独特,语言活泼幽默,方法方便实用,加之图文并茂、案例充实,会成为机关公务员和企业员工热读的图书。 ——邱仰林(经济学家、畅销书策划人)
找点就是要找到战略地位之点,钟国兴先生的《找点》使我们体会到了给一个杠杠可以撬动地球的哲理。 ——王振耀(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
《找点》一书中提出的观点对从事具体工作的人们应该是一种点拨,很值得深思。下决心抛弃“差不多就行”的陈旧思维,把工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做到极致,那我们干的活肯定能做到“高清”级别。 ——许振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振超工作法创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