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原罪降生*ST广夏恐成A股首家破产公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4 02:00 来源: 华夏时报本报记者 李崇磊 北京报道
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而2001年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后,这家公司成为了A股赫赫有名的造假大王。10年后的今天,戴上*ST帽子的银广夏,几乎已经沦为一家没有大股东、没有主营业务、没有机构持股的“三无公司”。
从“中国第一蓝筹股”到“造假大王”再到“三无公司”,伴随着这些称谓的变化,是银广夏公司的大股东不断变换,大股东持股比例不断减少,公司资产不断被掏空的全过程。
上市前大股东几度变脸
很多人都认为,银广夏的沦落源于那起臭名昭著的财务造假事件,实际上在财务造假被曝光之前,银广夏的经营就存在很大的争议,甚至于银广夏整个上市过程,都充满了欺诈、背叛和利益交换。
银广夏当年的招股说明书显示,1993年11月,银广夏由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广夏微型软盘有限公司、深圳广夏录像器材有限公司合并改组并吸收其他六家发起人共同发起成立。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银广夏上市时的主要业务为生产经营3.5英寸电脑软磁盘及其配件,当时深圳广夏微型软盘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最主要的资产。而这家深圳广夏微型软盘有限公司最初是由深圳广夏文化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深圳广夏文化实业总公司)与宁夏电子计算机开发公司、香港登宝山磁制品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成立于1989年7月,注册资本2970万元,股权比例分别为65%、10%和25%。1989年12月,合资各方签署协议,同意由香港密苏尔公司代替香港登宝山磁制品有限公司为合资公司股东。作为广夏微型软盘有限公司25%的股东,按理来说密苏尔应该是后来的上市公司银广夏的大股东之一。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根据银广夏招股说明书披露,1993年11月8日,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深圳市外商投资企业变更通知书》确认,微型软盘公司股东与持股比例发生重大调整:中国深圳广夏文化实业总公司持股7.08%,中国宁夏伊斯兰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持股20.625%,中国深圳兴庆电子公司持股23.125%,美国金河实业有限公司持股25%和中国香港中昌国际有限公司持股24.17%。可见,未上市之前,银广夏的股权就变化得非常频繁,大股东竟然横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与美国,原第一大股东深圳广夏文化实业总公司名义上持股已由65%稀释到7.08%,港资股东再次更换,其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利益纠葛与隐秘股权安排,已不得而知。
造假曝光后疯狂保壳
2001年8月初,《财经》杂志的曝光,将这家所谓的“中国第一蓝筹股”打成了“造假大王”。随后证监会查明:银广夏通过各种造假手段,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
2001年9月10日,神话破灭的银广夏股价开始跳水,连续15个跌停,其资金链也随之断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纷纷向银广夏追债。沉重的财务负担在银广夏2001年财报中迅速体现为巨额亏损,在当期财报中,银广夏亏损额高达3.94亿元,调整后每股净资产为-2.14元。
为追回贷款,几家银行通过向法院申请,开始要求对银广夏资产进行司法拍卖。2002年7月,银广夏直接及间接持股51%的芜湖广夏生物公司的全部资产及属于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的两套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设备就被强制拍卖,拍卖成交金额2.5053亿元,所得款项全部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为了改善财务状况,银广夏几乎将所有可以抵债的资产都进行了变卖。深圳广夏、天津广夏、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广夏等多家几个子公司的股权都进行了转让。然而变卖资产只能暂时缓解银广夏的窘境,要想将公司拉出亏损的泥潭,就必须进行重组。而作为资产管理人的宁夏国资委则想法更多,为了将壳资源留在省内,宁夏国资委在引进重组方时,绞尽了脑汁。
中联实业掏空最后资产
2001年10月15日,银广夏就收到了公司四家法人股股东与深圳市发特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深发特)签订的《股份转让及托管意向书》。4家股东拟将16.04%的银广夏股权转让给深发特,且在过户完成之前,约定将上述8100万股法人股交由深发特管理。
然而在了解银广夏面临的巨额债务负担后,重组方打起了退堂鼓。2001年年底,深发特就中止了转让托管协议,退出银广夏重组。按深发特的说法,当时介入银广夏重组的时机过于仓促,条件不够成熟。
深发特退出后,2002年2月5日,中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联实业”)与三家法人股股东签订《股份转让合同》及《股份托管协议》,收购并托管银广夏15.18%的股权。但该股权转让一直没能得到国资委的批准,直到2005年5月该计划才得到国资委的同意。中联实业的进入,没有给银广夏带来任何好处。相反,从2007年7月2日开始,中联实业所持银广夏部分限售股开始解禁后,这家临时大股东就开始大幅减持公司股份。一周以内,中联实业就将已解禁的流通股全部抛售一空,持股比例也从最多时的10.39%降至4.83%。此后的每次解禁,中联实业均毫不犹豫地对银广夏进行大幅减持,虽然很快便丢掉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却已经挣得盆满钵满。
不仅通过减持获利,中联实业还曾通过拍卖方式以较低价格获得银广夏唯一经营性资产,彻底断送了银广夏盈利的能力。2009年1月20日,银广夏所持贺兰山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广夏酿酒”)62%的股权被山东省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拍卖。中联实业作为银广夏的关联方参与竞拍,并以500万元的价格获得上述股权。中联实业此举遭到了银广夏中小股东们的指责,并受到了深交所的公开谴责。
中联实业的不断减持,使得原来的第二大股东浙江长金实业有限公司被迫上位,不情愿地成为银广夏第一大股东,但是作为持股比例仅为3.64%的大股东,长金实业在重组过程中没有任何话语权。随着近期重整计划草案被出资人组和债权人组双双否决后,银广夏资产管理人已向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撤回批准重整计划草案的申请。*ST广夏的生死,已经悬于一线。
Q&A
Q=《华夏理财》
A=某*ST广夏小股东
Q:什么时候买进*ST广夏的?
A:去年10月有行情的时候。
Q:搏重组?
A:是啊,总不能一直戴着帽子吧,当时觉得肯定会有重组,而且之前市场上的消息也很多。虽然这个股票盘子有点大,但是作为壳资源来说,很干净,负债也清偿得差不多了。
Q:为什么?
A:重组对价不合理啊!我这些股票5块多买进的,按照他们的重组计划,大股东让渡70%,我们小股东让渡15%-18%,宁东铁路拿出3.2亿,占10043.02万股。让渡后我的持股成本差不多要到6块。按照重组方承诺的3年净利润合计不低于10亿算,每股收益大概是2毛多。现在铁路板块的平均市盈率还不到15倍,这么算起来,复牌后股价可能会跌到3块多,差不多赔了一半,谁会接受这种方案啊?
Q:你对重组有什么期望?
A:期望谈不上,关键是管理方为了把壳留下来,找的这个重组方我觉得不合适。我不相信只有这一家公司来谈重组。
Q:万一真的破产退市了怎么办?
A:既然买了ST股票,我们也知道会有风险。但是管理人就是重组方的股东,这种关系提出来的重组方案,我肯定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