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西安倡议》:上合能源俱乐部的起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6 01:0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陈晓晨

  古都西安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座城市见证了张骞凿空西域的壮举,也迎接了胡商汇聚大唐的盛况。它是中国与中亚之间的文化纽带。

  如今,西安的名字再次与一条“新丝绸之路”相连。只不过,这条“路”上的“货物”不是丝绸,而是能源。如果说古代的丝绸更多是为了满足贵族的奢侈欲望,那么今天的能源则是为了实实在在的国计民生。

  23日,中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四国能源部长级高官在西安通过了《西安倡议》。该倡议建议,有必要加快启动上海合作组织(下称“上合”)能源俱乐部。《西安倡议》建议上合组织成员国成立能源俱乐部高级工作组;有关各方一致同意于今年10月底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召开该工作组第一次会议。

  这清楚地表明,上合能源俱乐部即将进入实质运作阶段。可以说,《西安倡议》是上合能源俱乐部的起点。

  建立“最大公约数”

  根据《西安倡议》的原则,可以这样概括上合能源俱乐部的性质:由上合各国政府组织的、开放性的、多边的、包括能源供应国与消费国在内的、面向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商业团体的地区性能源问题商议平台。这既体现了上合成员国各方的一致意见,也特别体现了中方对该俱乐部的设想。

  筹建上合能源俱乐部,有利于上合组织自身的发展,在提升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的同时维护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利于维护中国与本地区的能源安全,并尝试构建能源秩序;也有利于加快中亚地区经济发展。这可以视为我国经济“西进”与中亚能源“东进”、构建中国—中亚经济圈的战略性举措。

  早在2004年,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建立能源俱乐部的构想就已经提出。2006年,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正式提议建立上合能源俱乐部。在2007年上合能源部长莫斯科会晤上,这一提议曾得到了各方的原则性认可。不过,俄版能源俱乐部的构想相对比较复杂,操作起来并非易事,这几年还主要停留在概念层面上。

  今年6月,在上合阿斯塔纳峰会上,中国接任上合主席国。这是一个推动上合组织发展,并施展中国影响力的绝好机会。而《西安倡议》就是中国作为上合主席国的一个成果。

  笔者注意到,与俄版能源俱乐部提议相比,中方版本的倡议内容更加简短精干。这有助于更多凝聚各方共识、建立“最大公约数”。另外,中方版本强调了能源俱乐部的开放性,强调政府、市场与学界三者之间的有机互动。这有助于加强地区能源合作的经济活力与效率。

  当然,总体上看,《西安倡议》与2006年普京提议、2007年莫斯科会晤一脉相承,体现的都是地区能源合作的大思路。能源俱乐部第一次工作组会议也定于莫斯科召开。可以说,《西安倡议》一方面由中方推动,加入了中国的利益关切;另一方面也符合俄罗斯近几年的一贯主张,兼顾了上合各方的意见。因此,《西安倡议》是中俄两个大国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协调的产物,也是上合各成员国协商一致的成果。这有利于上合组织健康、全面地发展。

  有一种说法认为,上合能源俱乐部是俄罗斯人的提议,体现了俄罗斯掌握能源权力的意图,并质疑这样的俱乐部会自我封闭、与主流能源市场隔绝乃至对立。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不过,现在看来,在上合框架内,应采取寻求一致、而非非此即彼的思路。而“上海精神”的内在价值是互利共赢,此次《西安倡议》的案文也清晰地表明,上合能源俱乐部并不意在与主流能源秩序对立,而是谋求共同发展。

  联系能源供应国与消费国

  加快启动上合能源俱乐部,可以更好地维护中国的能源安全。上合成员国石油总储量约占世界25%,天然气约占30%,已探明的铀储量约占50%。2010年上合组织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约为54亿吨标准煤,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而且,里海周边的油气资源的前景非常可观,很多人预期是全球油气供应的下一个增长点。总之,这一地区是非常重要的能源供应源,而且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上合是能源消费的重要地区,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国的消费,而且中国的消费增速非常可观。而且,上合组织正在扩员的进程中,候选国则包括印度,这同样也是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大国。

  上合能源俱乐部正是将上合成员国中的能源供应国与消费国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平台。由于上合组织耕耘十载,这一地区已经建立起对华友好的政治氛围,各方之间相互信任程度较高,能源合作的政治基础相对牢固。中国是这一地区的战略性能源买家,需求旺盛而且增长很快,完全有能力影响这一地区能源规则的制定,避免能源市场为其他大国垄断,保证较为公平、对我有利的稳定能源供应。

  换位思考,这个俱乐部同样能保证中亚能源供应国的能源安全。对他们来说,能源安全指的是可靠的买家,其中包括价格波动可控、出口渠道畅通。价格方面,经历了2008~2009年的油价“过山车”,中亚油气生产国发现,寻求长期协议价更为安全。渠道方面,中亚国家独立以后,其能源发展战略一直受到出海口问题的制约。虽然理论上,从中亚南下印度洋是一条捷径,但无论是安全问题严重的巴基斯坦,还是深受西方制裁的伊朗,都难以保证安全。相比之下,向东寻找市场与出海口,是中亚国家在现实情况下的一条可行的选择。

  以前,中亚国家的“能源向东”战略受到至少两个因素制约:与中亚相关的敏感的大国政治;基础设施瓶颈。现在,在能源俱乐部机制下,前一个因素能得以缓解,基础设施方面则将会进一步加强。因此,能源俱乐部不仅是中俄两大国的动议,也得到中亚国家的支持。

  上合能源俱乐部的性质是多边能源合作平台。因为是多边机制,它能够在巩固中俄关系的同时,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此前,中国与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都是通过双边渠道完成。

  这种方式确实效率比较高,也更能体现中方的议价权与利益考量。但是,也有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涉及第三方的潜在冲突。

  可以想见,俄罗斯作为长期与中亚有特殊联系的国家,对中国与中亚之间的能源合作一直怀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有一个多边能源机制作为缓冲,那么既可以加强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也可以使俄罗斯保持“在场”,这将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而且,一旦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项目进入运行,就必然涉及到该地区多国。对项目的管理不仅是对管线本身,而且也应包括预防与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从这个角度看,建立一个多边机制是绕不开的,是迟早要做的事情。这有利于各国加强相互信任,使上合成员国之间的能源合作可持续。

  避免“算小账”思维

  中国参与上合能源俱乐部,还能积攒参与多边能源机制的经验。目前,世界上有数十个全球性和地区性多边能源合作机制。石油生产国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发达石油消费国的国际能源署,以及世界能源理事会、世界石油大会、欧洲能源宪章等,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能源政治舞台。这些机制很大程度上是各方博弈的平台,其中不乏国际能源规则的制定者。而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的中国,却由于各种原因,很少能有效参与多边能源机制。不能参与制定规则,维护能源利益就无从谈起。

  然而,如果贸然参与这些机制,不仅同样很难争得发言权,而且很可能出现受制于人的局面。而通过参与上合能源俱乐部,中国可以在局部形成一定话语权,从而带动全局,推动中国有朝一日更多参与全球多边能源机制。

  总之,上合能源俱乐部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动上合组织发展、增进中俄、中国—中亚关系的一项战略性举措,而《西安倡议》体现了我国对此事的大力推动,可以视为上合能源俱乐部的起点。

  不过,我们也应当认识到,这一过程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需要长期投入。我们应该站得更高,才能避免“算小账”、“算财务账”的思维。

  (作者系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