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县县有品牌 乡乡有特产 浙江生态型经济迅速崛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6 08:16 来源: 商务部网站

  一个土地缺要素奇缺的资源小省,一个农业在GDP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沿海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却连续26年"领跑"全国各省区,且来自农业收入的比重占到农民收入比重接近20%……浙江各地坚持"生态立省"的发展模式,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互为因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科技化、品牌化,逐步走上一条山青水碧、民富省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好环境也是资源"

  走进浙江安吉县,满目尽是绵绵密密、长年苍翠的茂林修竹,峰回路转,随处可见造型别致、色彩鲜艳的农家洋楼、别墅。在第35个世界环境日表彰大会上,该县被命名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县"。验收组的评价是:"山峦青翠、河流清澈、空气清新,经济结构合理、社会和谐稳定、人居环境优美。"当地人自豪地说,"好环境也是一种资源!"

  环境变好的同时,农民"腰包"也鼓起来了。这个人均只有7分田的山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近13000元,比浙江省平均水平高出近2000多元,其中68%是来自可循环再生的"绿色产业";一根竹子,当地开发出了7大系列5000多个产品,创造150亿元产值。"卖山卖水不如卖风光",全县打造的"中国美丽乡村"更是蜚声海内外,带来大批游人客商和不竭的财源,30多个村庄建起了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旅游的农家乐、生态农业观光园,当年外出的老板,如今很多回家乡来搞农家乐。

  在浙江安吉、德清、江山等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培训、休假基地,并有上市公司准备将企业总部建立于此,环境优美是吸引企业的主要原因。当有些地方还在靠卖地、卖资源吸引企业投资时,浙江许多地方却悄然起了变化,它们正在靠环境吸引企业、带来收益。

  "环境也是资源"正成为浙江各地的共识,在浙西衢州,虽然经济发展程度跟全省相比还有差距,但在对环境重要性的体认上,衢州已经走在前列,在借助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同时,衢州提出,要让自身环境说话,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资源。

  县县有品牌,乡乡有特产

  如何在绿了农田的同时,能让农业和工业一样带来农民致富、经济发展,始终是浙江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所思考的问题。历经几番探索,"品牌化"生态、特色农业正成为浙江农民致富的新手段。

  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认为,虽然习惯上将农业划归第一产业,实际上现代农业是一二三产业并举的。努力把农业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拉长农业产业链,才能满足农业市场化、特色化的需要。"农业向二产的延伸重在深加工,经过加工和从田间地头直接出来的效益比是4:1的关系",产品附加值因深加工而大大提高,而这正是农业现代转型的关键。

  湖州市南浔区葡萄种植户陈伟永,是当地的一个"农业百万富翁","现在种地和以前种地不一样了,都要搞精品,搞品牌。"陈伟永说,自己的葡萄有品牌,还注册了商标,销售一点也不用发愁。陈伟永的认识代表了众多浙江"农业人"的看法。浙江经济发达,民众对品牌农产品的需求较大,这催生出农业的品牌化之路,而像陈伟永这样的种植户尝到甜头以后,正带动更多的农户经营品牌化农业。

  仅茶叶一项,浙江就有西湖龙井、武义有机茶、安吉白茶等上百个品牌,而且个个有特色。在浙江,几乎每个县都有特色农产品,且多居规模,形成了品牌效应,从几块钱的茭白、竹笋,到几十块的山核桃,再到上千块的茶叶、铁皮枫斗,涵盖各层次的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已经在浙江逐步发展起来。

  在宁波余姚市,茶叶、樱桃、榨菜、杨梅、甲鱼、柿子……这些地地道道的"土货"都一个个"有名有姓",农产品90%都走品牌化道路。全市现有农业商标100多个,农业品牌中,国家级的中国农业名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26个,省著名商标17只。

  "从技术创新研发到品牌营销,农业要取得高效率也存在着一个'向微笑曲线两头延伸'的问题",浙江农业经济学会理事长顾益康说。

  "青山绿水"话转型

  二三产业发达的浙江,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首次感到了转型升级的迫切性,金融危机袭来,浙江"低小散"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温州、台州等地出现的"倒闭潮"让人们思索,浙江未来的发展方向何在?

  在此背景下,"转型"成了所有浙商的共识,浙江作为经济发达地区,首先进入了环境、土地的硬约束时期,如何在"七山两水一分田"上发展、保护环境、取得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是浙江苦苦求索的难题。

  "转型"看起来是二三产业的事,然而浙江却把转型延伸到了第一产业农业,让"青山绿水"说"转型",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正是浙江农业转型的体现,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实质是因地制宜,面向市场,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向农业要效益。

  "转型"首先是理念的改变。经济发达地区如何做好农业这篇大文章?就在许多城市将养猪厂赶走的时候,杭州萧山却建立了10万亩的农业综合开发区,这里集养猪、蔬菜养殖、水产养殖于一体,形成了生态农业循环系统。

  浙江新东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刚刚投产了一个新的自动化的养猪厂,饲料加工、喂养、哺育设备都是从外国进口的,人力成本减少了6成,效益大大提高。而困扰养猪厂多年的猪粪处理问题如今也有了解决办法,在生态农业的指引下,萧山农业综合开发区内,一个处理猪粪、加工有机肥的循环工厂已经建成投产,猪粪百分百转成了有机肥,提供给当地的种植户,有机蔬菜种植成本也大为降低。

  "转型"是从粗放发展方式向精细化转变,"城市需要什么,国外需要什么,农民就种什么。"慈溪市一年农业创汇已超过35亿元,"关键是农民商品意识很强,按照市场导向搞农业,"慈溪市农业局长徐桐琦说。 (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