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撤我们的村小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7 00:17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胡雪琴|延安报道
8月20日,延安安塞县沿河湾镇侯沟门村30多个适龄儿童的家长,先后到镇上和县上反映情况,强烈要求村上的小学不能撤。之后,县上决定,今年小学不撤了。
村民们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开始了新的担忧。明年,小学是不是又该撤了呢?
据记者了解,侯沟门村小学是全县唯一保留的乡村小学。其实,村民所说的小学,仅仅是一个教学点,只有一年级和二年级。两个年级就是两个班,有两孔窑洞做教室。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在逐年减少,大量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导致农村中小学生源急剧下降。全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自2001年就开始进行,侯沟门村也不例外。
据在侯沟门村小学任教达数十年的杨老师介绍,最兴旺的时候,侯沟门村小学曾经拥有完整建制,一到六年级,共有156个孩子,学校有10孔窑洞。
但渐渐地,学校从10孔窑洞变成7孔,再变成现在的3孔;从过去的六个年级,变成了四个年级,再到现在的两个年级。
侯沟门村小学校舍和村委会、村党支部都在一排窑洞。后来,侯沟门村党支部在这排窑洞上加盖了一层,变成了二层小楼。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楼顶上装有5个大喇叭,这是供村里发布重大事项用的。不难想象,当孩子们正在上课的时候,村里的喇叭很可能也在播出“重要通知”。更糟糕的是,因为侯沟门村是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前来参观交流的人员很多,进进出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但孩子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见到络绎不绝的外地客人,他们一点也不怕生。
显然,与镇上的中心小学相比,这个教学点的教学质量、教学环境都差了很多,但尽管如此,有些村民还是不愿意这个小学被撤,原因就是“孩子才6岁,到镇上读书不放心”。
镇上的中心小学离侯沟门村有10里远,虽然学校可以负责安排食宿,家长只需要负担一定的食宿费就可以了。但不少村民向记者反映,家长不是心疼这笔钱,而是不放心孩子。怕孩子饿着了,冬天冻着了……怎么办?如果孩子去镇小学读书,就得母亲去陪读。
侯沟门村同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也是“993861”群体(99指老人,38指妇女,61指儿童)。男人们在外打工,每一位留守妇女在家要顶起“整片天”,老人和孩子(他们大都有两个孩子)的看护,田里农活的打理。作为母亲,她们很难撂下家里的一大摊子。
不过,据记者了解,也有些家长不放心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将孩子转学走了。去年,侯沟门村小学在校学生有30多人。今年,新学期开学,只剩下19名了。
就侯沟门村小学撤并一事,本刊记者试图联系安塞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时,一直未能联系上。而有关村镇干部给出的解释是,“上面政策就是这样的,我们也没办法”。
农村小学撤并,究竟谁说了算?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认为,“我们要建立决策影响主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就农村学校撤并而言,如果一个地方有1/3的群体强烈反对撤并,学校就应被保留。”
(彭岩、周慧敏、祁振欣、陈娟、丁虹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