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政经观察人士:"保障房政策未必要学香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7 09:20 来源: 中国经济网“我曾研究过新加坡、香港等地的住房政策,香港公屋和居屋政策因为都是针对低收入人群,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造成‘鼓励贫穷’的现象,不能学这个政策。”近日因松坪村三期保障房的分配风波,深圳市的保障房政策再次引发民间关注。前日,民间政经观察人士就保障房该保障谁、该如何有效保障等问题展开辩论。
“香港公屋政策容易鼓励贫穷”
保障房究竟该保障谁,不少参与辩论的民间代表认为应该跨越户籍门槛,开放给更多的为城市发展需要的低收入阶层。“如果把户籍制度拿掉是否更公平一点?深圳有大量的比如搞环卫的、建房子的、搞装修的,大量的服务业都需要人,如果保障不了,也会出现问题。”人大代表敖剑南说。知名评论者宕子也认为,城市离不开低收入阶层,应先保障这些人群。
但一位来自研究机构的网友也对此提出质疑,表示从其对保安、保姆和出租车司机等人群的调查结果来看,低收入人群之中对住房的需求并不强烈。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助理院长郭湘闽则提出,对深圳来讲,高层次人才的住房需求也需要保障。
“讨论这个问题离不开深圳的实际情况,在城市转型过程中,怎样吸引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海归人才,为深圳下30年的发展储备人才。我们做过一个相关课题,发现2009年深圳吸引人才的力度突然下降了很多,当然这里有金融危机的原因。当时本科同比下降了15%多,博士下降10%多点,深圳提出‘孔雀计划’,就是保障房政策。”郭湘闽说。
但郭湘闽直言,实际落实情况并不理想。“以我们学校为例,一个教授是千人引进计划来的,我问他拿到房子没有,他说没有,跟学生住在一起。还有一个美国回来的教授,还有博士后都没有房子。所以这个问题值得关注。”
由于深圳保障房审批出现丑闻和漏洞,近几年一直有专家和代表呼吁学习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的经验。但民间观察者杜雪清则唱了反调,表示自己曾研究过新加坡、香港以及其他国家的住房政策,觉得新加坡的政策是比较好,而香港公屋和居屋政策因为都是针对低收入人群,造成一些人维持贫穷。“我觉得这是鼓励贫穷,不能学这个政策。”
“城中村功能替代了部分保障房”
在辩论会上,一个观点也引发讨论,不少民间人士认为,深圳的城中村目前实际上替代了一部分保障房的作用。
“现实情况是,大批的打工人员住在城中村里,因为房租相对比较低,虽然条件差一点,但是大家有这个支付能力。而小区里的房子,有些一室一厅都是3000元一个月,打工的人怎么住得起。而改造城中村,把造好的房子拆掉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是否可以考虑由政府出面把它买下,并进行改造,再作为保障房租给有需要的人群。”一名网友说。
知名网友贾洪权则建议,深圳可以尝试让小产权房解冻,让城中村与市场结合,并通过政策的指引,更强化其保障功能,“这可能是深圳具有创建性的东西,把保障房的巨大需求和城市化进程做比较完美的结合。像以往直接把城中村拆迁变成桃源村的大型社区,并不是好的办法。”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