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流动性回撤” 制造了所有资产的普跌唐学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8 09:0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唐学鹏

  近日,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公司黑石集团(Blackstone)将所持有的上海Channel 1购物中心95%的股权给香港富豪郑裕彤旗下的新世界,黑石2008年购入该物业,已增值46%。黑石之举引发外界对其撤离中国房地产的猜测,黑石集团的发言人没有做任何评论。

  尽管无法求证黑石的原意,但是像黑石这样的重量级PE或者很多对冲基金,最近都在讨论所谓的“流动性回撤”(liquidity in retreat)问题。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他们担忧整个市场的流动性“自我消失”。如果这是确凿发生了,那么越是价格高的资产就应当优先减持掉,正所谓“削峰填谷”。不知道中国的房地产是否属于“削峰”的计划安排。

  “流动性自我消失”听上去有点古怪。所谓流动性,很多人误解为货币量,比如将M2的大小就看作是流动性。这是错误的,所谓流动性,就是资产转换的便利程度,其实在我们的定义里是“边际流动性”。一般老百姓喜欢将总货币量看作是“流动性池子”。

  比如某套房子,能够非常顺利地按照理想价格成交,这就表示房地产流动性非常充沛。此时M2反映出来的货币量一般也是非常高的。不过,有的时候M2整体上非常高,但房子却很难卖出去,比如像现在这种情况,这其实意味着房地产流动性是不行的。股市也是同样的道理,在整体货币量很高的时候,现在依然会出现交易量的低迷。

  假设股市正常情况是10%的股票参与交易,如果流动性充沛,意味着每天的交易资金远远超过10%的份额,推高股价,那么其他90%的没参与交易的股票也自动分享了这一“疯狂的荣耀”。缩水的机制亦如此,10%的股票狂跌,那么其他90%的未交易股票也分享悲伤。而现在,每天的交易资金根本支持不了这个交易份额,那么股市就会在萎靡中慢慢下滑。这个过程,整体市值是不断缩水的。整体货币创造因流动性(边际的概念)不足而收缩,此时就出现了“回撤”。

  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首先,现在整个世界跟2007年—2008年完全不同。次贷危机造成私人部门的流动性危机,政府给予化解,当私人部门资产没有成交量暴跌的时候,政府和央行去购买,创造了成交量。但现在是主权债务危机,私人部门永远不会在主权危机的时候去购买,他们不会接“下跌的刀”,动物性精神使然。

  其次,政府创造流动性的方式必须依靠赤字财政,比如中国要用4万亿撬动10万亿级以上的银行信贷,财政部要发出新债美联储才能“量化宽松”。但是,现在全球的债务水平已经非常高了,美国、欧洲包括中国都不好意思再继续加大财政赤字,甚至都考虑未来减赤问题,这就意味着流动性扩张的重要杠杆点不见了。

  如果整个世界不再出现大规模救市,那么“流动性回撤”必然发生,跟过去流动性扩张相反,此时所有的资产都应对纸币“贬值”,于是我们看到,不仅股指、地产、石油、铜等大宗商品,甚至连黄金这样的“避险工具”都暴跌不止。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所有的资产都在下坠,只有纸币或者与纸币储蓄相关的(国债)在上涨。这个现象只有用“流动性回撤”解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