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杨锦麟:不断寻找新的事业气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9 05:56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李怀宇 发自广州

  “最性感的糟老头子”杨锦麟转身一变,成了香港卫视副总裁兼执行台长。

  这一次转身,杨锦麟不敢说华丽,但是充满挑战。“我会不会活得太累?”他哈哈大笑地自问,随即自答,“还好还好,到目前为止不觉得累。有道是人生七十才开始。”

  杨锦麟原来在厦门大学学历史,留校工作,35岁时转到香港以新闻为业。他说:“我做新闻是记录历史,为明天的历史做准备。文史不分家,都是万金油,逼急了狗都要跳墙,读历史的人做新闻也不是不可以,至少我可以。”在新闻界,杨锦麟也不是第一次转身,到了知天命之年,他才从报界转行干电视,自嘲是“再就业”,到凤凰卫视发挥余热。

  在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周刊点点评》、《世界看中国》、《走读大中华》让杨锦麟名闻天下。他说:“我相信那是值得记忆的日子。凤凰给我这个机会,我也努力地付出了,不是到那里混饭吃,相得益彰吧。我想那已经成为历史,没什么好回顾了。”

  “执行台长”创业记

  2011年5月31日,杨锦麟离开凤凰卫视,6月1日就到香港卫视上班。担任副总裁兼执行台长,在他看来只是一个责任:“我对这种职务不是很看重,关键是有个平台,这个平台能为志同道合者铺就一条共同打拼、打造新电视媒体的路子,自己在参与的过程中能负一点责任,这是最重要的。”几个月来,他基本上没有休息天,日以继夜地工作。根据合约的要求,他要对电视台的运营负全面责任,但他还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先熟悉情况,组建团队,解剖利弊,再施展身手。

  在外间看来,香港卫视这个新生媒体充满了神秘感。杨锦麟介绍,投资方是一群愿意在文化事业上做一些尝试的商人:“我想这是传播中华文化大气场下一个商业举动吧。目前筹集的资金大致上已经到位,还可以做点事儿。”杨锦麟为香港卫视定位“香港卫视,责任媒体”:“目标观众希望是四地华人社会的高端人群。我相信香港卫视不会有太多的老成持重,不会有太多的前瞻后顾,会有新生媒体本身的活力。”

  目前,香港卫视的总部设在香港红墈,和凤凰卫视原来的办公大楼地址相同。杨锦麟笑道:“那个地方是创业的地方,创业的气场不错!”但他强调香港卫视与凤凰卫视的投资方并不重叠。香港卫视在香港科技园申请20多亩地建造总部大楼的计划,香港特区政府正在加紧审批。香港卫视在深圳已经建立了制作基地,在台北设立了记者站,并准备在北京设立节目中心。

  新官上任招兵买马

  香港卫视在中国内地的落地情况是外间关注的焦点,杨锦麟解释:“正在努力,当然前提是节目能够让人家想看,如果节目质量不是很好的话,那也没有意义,就是给我们落地也没有影响力。”面对中国广阔的电视舞台,多年来海外媒体纷纷登场,杨锦麟认为:“有碰壁的,有失败的,有成功的,但我希望我们能成功。”杨锦麟介绍,香港特区政府已批准香港卫视办网络电视台:“我们希望按全媒体来经营。我们也会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一些有利条件,力尽所能。”

  由于杨锦麟转任香港卫视,传媒江湖上传闻许多响当当的人物奔他而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广州的陈扬。而各路豪杰一有易主的风声,便有“投奔杨锦麟”之说。而他自己跟凤凰卫视的合约中有半年的静默期,因此,半年内不能在电视上主持相类似的节目。但他透露:“如果有可能的话,明年我争取开一档新的节目,跟大家乐呵乐呵。”

  当年在凤凰卫视,杨锦麟常常对自己点题一个字:“忙!”现在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正所谓“创业艰难百战多”。他说:“劳碌命,活得有点辛苦,但是没办法,这是你的命。”在访问中,他多次讲到气场、命。到了这个年龄信吗?“信,任何人都有自己生命的轨迹,尤其是到了50岁以后,信命不认命,每个人都可以改变自己。”

  给香港普通话新闻人多一个机会

  时代周报:对你来讲,从报界到凤凰卫视,再到香港卫视,是不是机缘巧合?

  杨锦麟:我相信人和人的交往,就是机缘巧合。机缘巧合只为有准备的人准备。机缘到了要懂得把握,要自己努力付出。我一个五十多岁的人,有将近八年的时间,每天三点半四点起床,工作一天,而且是人手极其少的情况下,应该说始终如一。能够把一般人不看好的节目,尤其是把一个在垃圾时段而不是黄金时段播出的栏目做出来,要有自己的努力、团队的努力。

  时代周报:这一次你怎么跟香港卫视结缘?

  杨锦麟:也很巧。香港卫视这个平台创建刚刚一年,香港这么小的地方又多了一个新的媒体,而且是讲普通话的,这是蛮新鲜的。至少,它给香港使用普通话的新闻从业人员多了一个机会,多了一个选择。香港卫视想干什么,能做什么,很多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解读和期待。所以,我觉得还是另外一个机缘巧合。

  时代周报:是他们主动找你的?

  杨锦麟:是的,他们自己开玩笑说“三顾茅庐”。刚开始也是朋友给我提供了这个信息:有这么一个平台,他们的管理层很乐意向你伸出友好的手,希望你能够过来帮忙。刚开始,我也不以为意,因为希望我过去帮忙的媒体太多了。几次接触以后,至少能让你感受到诚意吧。诚意很重要,人生有很多的机缘巧合,关键看你愿不愿意面对,愿不愿意迎接一些新的挑战。

  《强疆梦》打头炮

  时代周报:香港卫视对内地的观众来讲应该是比较陌生,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

  杨锦麟:香港卫视是香港政府批准经营的一个新的卫星电视,经营权是12年,有6个频道。目前集中打造的是综合台,如果条件成熟,其他的频道就一个一个推出来。现在我们在香港有两个节目播放出口,一个是网络电视,一个是有线电视,也上了两颗卫星。一般人现在还不是很熟悉,因为必须承认它现在节目的成熟度还不是太够。如果它已经很完善的话,就没有必要让我们来参与了。

  时代周报:你来了以后主要有什么动作?

  杨锦麟:海内外的观众,尤其是内地的观众对香港卫视不是太了解,必须想办法要有影响力。在现有的新闻板块做改版,让它更符合原来的使命,在华人社会传递健康的声音。我归纳为八个字:“香港卫视,责任媒体。”我想责任媒体很重要,这是新闻从业者的责任,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承担对转型期正在崛起的中国的责任。

  时代周报:现在香港用普通话播出的电视台,前有凤凰卫视,现在又有香港卫视,两者之间的观众定位如何区分?

  杨锦麟:各有各的观众定位。凤凰卫视有15年的经营经验,已经是一个影响华人社会的知名品牌。香港卫视是一个新兴的媒体,刚刚满一岁,虽然它已经比15年前凤凰卫视的起步条件要稍微好一点,但是面对的竞争环境可能会更加严峻。现在华人社会的电视媒体都在不断变化和进步,两岸的媒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怎样异军突起,怎样以新的面貌出现,显然是一个很严峻的挑战。它现在的发展比较稚嫩,跟人们的预期还有很长距离,正因为有距离才有空间,我们的参与才有一点用武之地。

  时代周报:现在在节目制作方面有哪些大的策划?

  杨锦麟:一方面,我们正在筹备新闻改版,准备在晚上黄金时段推出一个新闻杂志节目和几个谈话类节目;另一方面,我们正在拍摄一部26集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叫《强疆梦》,想把新疆问题的关注度提升一下。能影响中国长治久安的问题,大概有两件特别的事值得我们关注,一个是“台湾问题”,一个是“新疆问题”。怎么来看新疆在中华民族崛起过程中的战略地位?大概长期以来人们对新疆问题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知之不透,很多主流媒体的解读更多是“田园牧歌式”的。这和新疆的客观实际是有距离的。

  从历史与现实来看,新疆怎么办?所以,我们尝试去触碰这个敏感问题,也是海内外华人期待了解和关注的问题,新疆问题有难度,尝试触碰的过程也太复杂,如何准确把握、拿捏适度具有一定的政治高度和难度。在海外尤其在西方媒体话语垄断的情况下,西方社会对新疆问题的报道很多是负面的,甚至是扭曲的,刻意的渲染和负面的解读,未必符合新疆的真实。所以我6月就任,不到7月就开始讨论这个问题,后来我们团队决定,就拿新疆这个制作作为我们的一个突破口。

  刚开始提出这个设想,可以说,除了我们团队以及董事会主要成员之外,几乎没有人相信在这么短的时间,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电视台会做得起来。但是我们做起来了,二十多天组织了将近20万字的脚本,不到半个月组织了60个人的摄制组,并将购置和租赁的设备器材运送到乌鲁木齐,在新疆当地找到了合作伙伴,8月18日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出发仪式,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强疆梦》剧组近60人,分成三组,在全疆范围内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紧张的拍摄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争取在大雪封山之前,基本完成前期拍摄任务,完成海内外大量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士的访谈,完成既定的航拍计划。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全力支持我对于经营电视台的主要思路,在没有任何商业赞助的情况之下,拨出巨款投入《强疆梦》剧组,社会各界和方方面面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对香港卫视的兴趣度、期待值逐渐增加,这些都在我们的预期之中和意料之外。《强疆梦》计划明年上半年陆续推出。

  做节目不回避敏感问题

  时代周报:我的印象中,你原来是研究两岸关系出身的,你提到两岸关系与新疆问题是目前中国比较关心的问题,你把电视节目策划的视角最先放在新疆,是不是一着险棋?

  杨锦麟:也可以说是一着险棋吧,但是我觉得也不险。因为我们想一想,近代史以来,有关新疆、台湾的战略地位都是相提并论的。左宗棠时代,清政府有海防、塞防之争。那时候的清政府,尽管是被我们称为腐败不堪,但仍力排众议,坚持在新疆、台湾建省,足可见在中华民族大历史重大的拐点和转折过程中新疆与台湾的地位和影响。对我们来讲,《强疆梦》符合历史、大时代发展变化的主观需求,在这个大框架之下,就未必是一着险棋了。

  时代周报:制作《强疆梦》大概花了多少资金?

  杨锦麟:我们在当地找了合作者,有两三千万吧。当然包括海外的推广、海外的宣传、海外的传播跟国内的传播。

  时代周报:但是在新闻尺度上如何把握?

  杨锦麟:我们会去触及一些目前大家觉得很敏感的问题,不去触及的话就谈不透。我们当然不会信马由缰,凡是有利新疆问题的解决,有利人们对新疆问题的了解,有利新疆跨越式发展,有利新疆的长治久安,有利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我们都会去触碰,不回避。

  这时代政治八卦无意义

  时代周报:目前香港卫视是以新闻为重点的,而中国内地现在最红火的节目基本上是以娱乐为重点的。为什么娱乐节目会引领中国电视?

  杨锦麟:政治话语环境的现实使然吧。

  时代周报:香港卫视有没有考虑做娱乐节目?

  杨锦麟:香港卫视也有自己的娱乐节目,但这方面节目的比重不会太大。我想还是争取从意见领袖和引领潮流这方面多下点功夫。信息时代大概不会有太多独家新闻,我们不会去抢谁人去世、谁人去职的政治八卦新闻,民智已开的时代,这样的新闻没有太多的意义。我会更倾向于做一些新闻资讯的解读。香港卫视目前还小,影响力还不够,除了争取落地之外,我们还会和海内外各主要视频网站合作,尽可能将我们的节目推出去。

  时代周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香港卫视的广告情况如何?

  杨锦麟:我时时刻刻都在想这个问题。可能更重要的是节目的突破口和出路,如果说在华人社会各个角落没有办法落地,没有这样的影响力,广告的效益是很难展现的,所以还是要全力以赴,不遗余力吧。

  时代周报:听说你上任以后在新闻界请了很多名震江湖的人物,像广州的陈扬,以前坊间有此一说:陈扬是广州的杨锦麟。

  杨锦麟:那不敢当,陈扬就是广州的陈扬,杨锦麟是杨锦麟,这不一样。我们陆续招兵买马,志同道合者众。他们都是新闻行业里的佼佼者,我鼓励媒体人经常流动一下。目前我们连其他产业有一两百人吧,但是从新闻采编这一块儿,还有很多空间余地。

  时代周报:这些人才怎么发挥他们所长?

  杨锦麟:人尽其才吧。这也要看气场。同时你要懂得努力学习和把握,也不能说把原来的工作经验很自然地带到这里来,每个人要超越自己,不断前行。人如果老停留在曾经的什么,其实意义不大,把以往的归零,才能重新出发。

  时代周报:你原来在报界工作,后来把报界的经验归零,再到电视界工作?

  杨锦麟:我都是不断地归零。其实按我这个岁数,我不应该这样不甘寂寞,按照内地的体制,我现在这种年纪大概就是调研员的年纪。我觉得不甘寂寞,挑战不可能很重要。

  时代周报:你这个年纪在中国可能是调研员的身份,但是在美国电视界有很多常青树。

  杨锦麟:在台湾、香港也很少,美国可能有,我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冒失?我希望我们能够给很多老同志的再就业开创先河。人生七十才开始,你记住这句话,这很重要。

  不同社会机制下的新闻人

  时代周报:有些人是厚积薄发,有原来的基础,还不断地转身。美国很多脱口秀的主持人,或者新闻的主播,到六七十岁了,还不断有新的创意、新的风采,但是中国好像很难出现?

  杨锦麟:在美国,他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社会机制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有机制的保障。因为中国内地可能更多官本位激励机制,比如说某个报业集团可能是正厅级,依次往下,虽然很多人现在挂着高级编辑、高级记者,更多保证他们三餐无忧的应该是行政级别。官本位激励之下的机制,到了官本位的极限,就没有发展的空间,然后,很自然就是调研员或者什么的职位,这在西方的媒体是不存在的。所以我想,除去不同社会的新闻管制、话语空间的极限之外,可能更多的还是使用人才的机制导致吧。但是,这一点已经有人注意到了,阿忆曾经在我的微博(http://weibo.com)留言,他认为陈扬这样白发的主播可能要比帅哥美女对新闻的解读、信息的传递上更有说服力。

  时代周报:现在做媒体,常常要考虑如何冲破许多外在的界限。原来看你的《有报天天读》,有时候会捏一把汗,在这些界限之间,如何游刃有余?

  杨锦麟:那就要看每个人的造化了,我们内地有句话是“政治家办报”,那是喉舌生存的必须。境外媒体多半是商业性质,首先是生存,其次才是发展,可能更需要的还是艺术家的气质,艺术家的激情,艺术家的冷静。如何把握,如何拿捏,没有现成的路径和答案,和每个电视主持人的阅历、经验,以及对于节目话语尺度的拿捏都有密切关系。

  时代周报:你在香港,是否多了一份免于恐惧的自由?

  杨锦麟:我相信免于恐惧的自由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最起码的需求,无论你在哪一个角落。关键是恐惧从何而来,你怎么去面对恐惧,我觉得心无旁骛,无欲则刚,就无恐惧可言。让新闻从业人员整天处于免于恐惧的渴求之中,本身就不正常,这不是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所必需的气氛,或者也证明我们的改革不够深入,还必须继续努力向前走。

  时代周报:以你多年来对中国问题的观察,对前景乐观吗?

  杨锦麟:我永远是乐观的,因为没有悲观的权利。如果我们悲观了,我们的前辈是怎么挺过来的;如果我们悲观了,我们怎么告诉我们后一辈,继续走他们应该走的路。虽然有些令人心伤、心灰,但是,还是要继续前行。

  实习生闫锐鸣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