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ST股“摘星脱帽”季来临 四线索藏造富神话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9 07:45 来源: 中国网

  一年一度摘星脱帽季来临,ST股也随之起舞。统计显示,7月以来两市有成交的131只ST股平均上涨9.6%,明显跑赢大盘。

  “咸鱼翻身”的ST股尽管可遇不可求,但仍有些许蛛丝马迹可循。壳资源的价值、大股东的背景、保壳的急迫性以及以往的重组经历,都可以成为投资者挖掘“乌鸡变凤凰”的线索。

  保壳急迫用“非常手段”

  摘星脱帽是ST公司年末的重头戏。一些连续2年亏损的公司,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让年报变得好看,避免退市。他们或是售卖资产,或是依赖政府补贴,依靠非经常性损益等方式来实现盈利。很明显,这些非常手段并不具备可持续性,上市公司控制方之所以煞费苦心地进行财务运作,目的是为将来的重组机会留下时间。

  统计显示,已有32只ST股预计今年前三季度经营出现亏损。留给这些ST公司摘星脱帽的时间不多了。特别是*ST公司,如果今年继续亏损,将因为连续三年亏损而受到暂停上市处理。这也促使这些公司采取非常措施来实现盈利,而大部分公司会借助重组来保壳。

  案例

  *ST金顶获准破产重整

  *ST金顶9月26日公告,公司9月23日收到四川省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裁定书,针对公司债权人峨眉山市天翼包装有限责任公司去年2月对上市公司所提出的破产重整申请,乐山中院经审查认为,*ST金顶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依照《破产法》相关规定,法院裁定准许*ST金顶破产重整,自即日起生效。

  *ST金顶中报显示,2011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亏损8661.92万元,每股净资产为-2.365元。公司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仍然亏损。

  受获准破产重整消息刺激,*ST金顶股价9月26、27日连续涨停。

  自2009年被迫卷入原大股东华伦集团的财务危机后,*ST金顶经营状况便每况愈下,除子公司峨眉山特种水泥坚持生产外,其他公司的生产经营业务一直处于停顿状态,债务负担严重。此后,海亮金属贸易集团通过司法划转入主*ST金顶,给予公司一定的资金支持,维持了基本稳定,但公司经营状况持续恶化的局面未取得根本改变。

  *ST金顶表示,公司在2011年将以力保上市公司地位和维持公司持续生产经营能力为首要任务,以推进实现破产重整为重要目标,配合做好员工身份转换及分流安置工作,做好母公司减亏、子公司特种公司扭亏及推进资源增划等工作。

  乐山中院指定*ST金顶清算组担任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的管理人,该清算组由乐山市副市长童光明任组长,乐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峨眉山市副市长以及乐山市财政局、国资委等主要部门官员担任副组长。

  此前,有政府参与的破产重整的上市公司,大多可以通过破产重整方式摆脱巨额债务负担,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资产重组。

  净“壳”惹眼更受青睐

  除了陷入亏损泥淖的*ST公司急需重组保壳外,一些经营无法短期内改善的ST股同样存在潜在重组预期。在这些公司中,股本小、市值低、债务轻的ST公司更受重组方青睐,也更有可能最终重组成功。

  按照以往的惯例,股本在3亿元以下、市值低于30亿元、每股净资产为正、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20%左右等,是衡量某家ST股是否是好“壳”的标准。如果上述要素都在标准范围内,则容易受到重组方和投资者的青睐,比如ST祥龙、ST国发等公司都基本符合上述好壳的标准,也因而在二级市场受到投资者甚至是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中报数据显示,重庆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润丰柒号就持有ST祥龙156.87万股,占总股本的0.42%;陕西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京福创富2期持有ST国发308.88万股,占总股本的1.11%。

  反之,那些股本大、市值高、债务重、股权分散的ST公司则是重组的困难户,有的公司甚至多次重组未有结果。比如,ST梅雁、*ST吉药、*ST广夏等。

  案例

  *ST广夏重组羁绊探秘

  *ST广夏8月30日披露,8月26日,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地方税务局向管理人申报了债权,要求依法清偿*ST广夏2010年9月16日前欠缴的税款4309.68万元。管理人据此向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回已经提交的批准《广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计划草案》的申请。8月29日,银川中院裁定准许管理人撤回申请。

  法院准许撤回*ST广夏的重整计划草案,给了管理人继续斡旋破产重整的时间。此前,*ST广夏的破产重整计划遭到债权人和出资人的双重否决,按照惯例,法院将很有可能裁定*ST广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从而成为近年来我国首家破产清算的上市公司。

  根据管理人的重整计划草案,银广夏将剥离现有全部资产,引入重组方。宁夏宁东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将作为银广夏的重组方,为银广夏提供3.2亿元的重组资金。同时,重组方承诺通过定向增发等方式向银广夏注入净资产不低于40亿元的优质资产,且重整计划完成后上市公司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合计不低于10亿元。

  对于已经没有主营业务收入的*ST广夏来说,该重组方案能够让上市公司恢复经营能力,并获得不错的盈利,应该是较为理想的方案。但该方案最终未得到中小股东的认同。

  有管理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其他借壳重组案例相比,银广夏重组的羁绊就是股本大、市值虚高。假设此次重组的是一家市值为20亿元的壳公司,也许就没这么困难。

  数据显示,*ST广夏今年上半年亏损583.38万元,每股净资产为-0.4158元。*ST广夏总股本为6.86亿股,按照停牌前收盘价7元/股计算,其市值高达48亿元。

  双方的分歧在于,中小股东认为重组方注入的资产不足以支撑*ST广夏目前的股价,公司复牌即意味着股价大跌和投资损失。而重组方则认为,注入40亿元的资产获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并不划算。

  管理人认为,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太少,无法为重组方提供更多帮助,也是破产重整计划陷入僵局的重要原因。目前,*ST广夏的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只有3.64%。这意味着重组方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获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