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边检战士“枕轨而眠”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2 09:0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10月1日,在钻过几个隧道之后,我们的车慢慢驶近一座依铁轨而建的长形房子,房前屋后是密密麻麻的宽轨铁道,这里就是位于中哈边界的阿拉山口边检站宽轨执勤点。

  虽是假日,但跨境铁路货运是不间断的,这里的官兵还是跟平时一样,实行24小时驻勤备勤制。

  一列从哈萨克斯坦开来的列车于12时17分到达检查站。检查从12时20分开始。两位战士从车头往车尾查,另外两位战士从车尾往车头查。检查员郑俊则去列车驾驶室对司机、副司机及随行人员进行证件检查。高大的车头有3米多高,扶梯是垂直的,扶杆很滑,战士们很轻松就爬了上去。我们费劲地随后跟上。

  一上去就有一股刺鼻的汽油味扑来,狭窄的空间只容一个人转身,到处都是油乎乎的,而且刚停下的火车发动机散发着巨大的热量,两节火车头里温度很高。据说,夏天机车内的温度能够达到40摄氏度以上。

  我们在火车头内走着,脚底下的铁板一块块的,有的早就松动了,缝隙很大,一不留神一只脚就可能踩下去。但两位战士如履平地,一一掀开各种铁板盖,并用随身携带的矿灯仔细探照。

  这趟列车共有52节,总长度近1000米。我们顺着列车向车尾走去,与在车尾的边检战士会合。整个过程近半小时。检查点的组长杨巍已在口岸坚守了10年,他介绍说:“这里每天会有23趟列车,尤其是夜间车次更为频繁。检查站有14名边检官兵,今天全部在岗,每个班次由一名检查员带5位战士,每8小时轮一次岗,不上岗的战士就在站里休息。”

  说话间,一个车头从检查站后面呼啸而过,声音震耳欲聋,连地板都在发抖。在这样的噪声里怎么能睡得着?杨巍笑言:“习惯了,现在没有这样的声音,我们还睡不安稳呢!”这些日日“枕轨而眠”的战士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坚守着祖国的边境口岸。

  阿拉山口口岸的环境艰苦。这里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多达183天,最大风速达到每秒55米,相当于百米世界纪录的5倍。阿拉山口口岸边检官兵的工作强度大,常年坚持24小时通关作业,执勤点的检查员每天得步行20余公里,要爬上每节火车车厢检查车体,相当于3天爬了一个珠穆朗玛峰。边检官兵知道,他们代表着边防警察的形象,代表着中国的形象。

  (责任编辑:韩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