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官方回应打车难:供求失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4 04:32 来源: 新京报

  市交通执法总队官员称亦有拥堵原因;专家称解决打车难要破除数量管制

  据新华社电 “今年以来打车尤其难”,成为很多北京市民的心病:早晚高峰,小区和写字楼附近“一车难求”;节假日,大型商场和公园“出租告急”;下雨天,出租车“千呼万唤始不来”。

  打车难的困境,折射出行业哪些顽疾?专家认为,出租车行业存在隐蔽的垄断。

  打车像“搭车”

  记者采访发现,乘客打车至少遭遇三大困扰。

  困扰一:遭遇拒载、打车像“搭车”。饱受困扰的夏小姐说,有天早晨,她急着去东三环,等了半小时,一连过去几辆空出租车,要么暂停营运,要么问了地方就扬长而去。

  困扰二:“趴活儿”、漫天要价。西单、王府井、北京西站、北京站……一边是打不到车的乘客,一边却有多辆空车等在路边。

  困扰三:提前叫车车不应。拨打96103等约车电话,也是打车的选择之一。但记者发现,在恶劣天气里约车,往往叫车车不应。

  各种罚款吓怕司机

  出租车司机多数表示也很无奈。说起拒载,一名姓李的出租车司机说,这个行业是“又苦又累不挣钱”。打着停运牌,是因为确实有事或要交班,问过目的地后不去,才能算“拒载”。当然确实存在真正拒载的情况,京通出租汽车公司宋师傅说,“很多人不愿去拥堵地段,因为堵车时拉活不仅亏钱,还费油费时间。”

  对于“趴活儿”,北京银建出租汽车公司王师傅介绍说,有些司机确实会等在车站或商场外漫天要价,拉走部分着急走或不清楚情况的外地人。

  司机们也说,机场、火车站难打车,部分原因是很多司机“不愿或不敢去。”王师傅说,“比如轮胎上有泥点,到火车站就得罚200元。有些稽查人员会以各种理由罚款。”

  ■ 探因

  管理部门:供求不平衡

  对于“打车难”问题,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违章处理处处长岳秀军介绍,这其中存在管理问题,但主要问题仍在于市场供求。

  从7月10日到9月5日左右,北京多以家庭旅游为主,这时是出租车客流高峰,且这一高峰与每年铁路暑运结合到一起,客流压力较大。十一长假则基本以出京游为主,出租车客运压力反而会减小。11月20日左右,北京的宾馆饭店进入淡季,出租车行业也随之进入淡季,到春节前后几天才会迎来客流小高峰。

  岳秀军表示,这种不均衡的客流分布给出租车市场供求带来很大影响,在客流高峰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打车难”,但又不可能按客流最高时期来配置车辆,否则淡季会造成更多司机拉不到活。

  另一方面,目前交通拥堵也使出租车市场的供求关系形成不平衡。

  另外,2011年初北京开始实施车辆限购政策,加上每周限行、城区停车费大幅增长等因素,使一些以前开车上下班的人不再开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早晚高峰期出租车的压力。

  ■ 专家分析

  症结在于隐蔽的“垄断”

  在一些业内专家看来,打车难问题背后,折射出行业长期存在的弊病。长期研究出租车问题的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由晨立分析称,乘客和出租车司机利益之所以都会受损,是因为这一行业并非健康发展,而是存在隐蔽的垄断,其主要问题便是对出租车的“数量管制”和“公司化经营”。

  1996年,北京市对出租车实行总量控制,并使车辆产权从司机转移到公司手中,这种承包经营模式延续至今。

  由晨立认为,数量管制政策使行业内既有经营者成为垄断群体,其直接后果是塑造高额利润,形成出租车牌照的高价格;数量管制的结果也事与愿违:一方面无法避免黑车群体产生,另一方面也无法抑制私家车的快速增长。

  在由晨立看来,核心的解决方法就在于破除数量管制。首先可以逐步增发个体出租车牌照,包括将部分“黑车”合法化;二是推动“约租车”市场合法化。“改善法律环境、开放约租市场,可能是未来出租车行业改革最有效、最简便的途径之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