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安徽淮南:蜗居成历史 安居更安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6 07:0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安徽淮南:蜗居成历史安居更安心

  图为淮南市谢家集区小井村社区广场。 本报记者 白海星摄

  “十一”黄金周期间,各家电卖场都推出优惠促销活动。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的高勇兵也抓住这个好机会,10月3日和家人一起将新家需要的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电全部定购。

  “盼了这么多年,终于能住上新房了,我们决定好好布置一下。”高勇兵热情地将记者领进谢家集区小井村还在装修的新房里。记者看到,98平方米的房间,有宽敞明亮的客厅、3间朝阳的卧室和一厨一卫。经过主人的精心设计,一个温馨的家初具雏形。

  提起换房的经历,高勇兵感慨万千,“多亏了棚户区改造的好政策,让我们只花了7万多元就住上了市价30多万元的房子。”高勇兵是安徽淮南矿业集团谢家集区谢一矿抽排区的一名内退工人,几十年来一直是全家6口人挤在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里,当地称为“趴趴屋”。高勇兵说,“那时候,天一下雨屋里就全是水,做饭靠烧煤饼子,又脏又不安全。自来水、厕所都是公用的,很不方便。能住上宽敞舒适的楼房是我的梦想。”

  谢一矿棚改办副主任庞志全告诉记者,淮南煤矿由于开采历史悠久,形成了成片的棚户区,常住棚户居民近24万人。“屋里小半间,头顶能望天,四世同堂住,睡觉肩挨肩”是棚户区生活的真实写照。

  为了改善工人的居住条件,2003年,淮南矿业集团启动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程。第一轮已于2008年完成,建设小区25个,住房3.1万套,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移交安置2.56万户,累计完成投资34亿元。

  小井村是第二轮棚户区改造最早建成的小区。庞志全说,通过初期摸底,小区2009年4月开始拆迁,7月原址开工建设,共建成15栋楼414户,今年7月26日当天分配完毕。整个分配过程透明公开,公平公正。

  高勇兵表示,自己对棚改工作十分满意。他说,7月26日的分配现场,大家根据当初摸底的情况按照户型大小进行抓阄,确定后按照当初约定的价钱付款。除此之外,改造过程中他还享受了多项优惠政策。

  即将乔迁新居的高勇兵脸上一直带着笑,正聊着,已经住进小井村社区的吴家田主动过来,邀请我们去他岳父家看看。顺着他的指引,我们来到了6号楼2单元103室,吴家田的岳父陈宗林夫妇家。

  陈宗林老人1958年从谢一矿退休,几十年一直和家人住在15平方米的小平房里,条件非常艰苦。7月份分到新房子后,他的女儿女婿就忙着装修,让年事已高的父母尽早住进来。

  女儿陈英春特意在厨房里装了一套特别喜庆的大红色橱柜。她告诉记者,父母这套80平方米的房子只花了5万多元,这是多大的喜事啊。现在,进了家有自来水、卫生间,小区里有广场、健身器械,有专门的保洁和保安,条件比以前好多了。

  的确,小井村社区不仅楼房建设标准高,而且管理措施也很完备。负责小井村物业的东华置业公司负责人吴正桂指着监控室的大屏幕告诉记者,小区内安装的19个摄像头可以监控到每一个单元,保安每小时列队巡逻一次,专职的保洁人员负责清洁路面和绿植养护,全力保障小区的安全和卫生。

  正是从设计到施工的严格把关,保证了工程的高品质和低造价,棚改房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随着淮南矿业棚改工程的推进,矿区职工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矿工三代住“趴趴屋”的历史将成为过去,改造区域户均面积由不到30平方米增加到87平方米。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