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正视跑路危机 有所为有所不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0 01:2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短短数月内两下温州。前一次是为“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事故而来,后一次则主要是因为似乎愈演愈烈的民间信用危机。

  一些温州企业主因还债困难而“跑路”,甚至“跳楼”,是当下的热点事件。在银根紧缩的大背景下,一条条由个人、钱庄、企业、担保公司、银行等构筑的民间借贷资金链开始断裂,显示出民间金融游戏的残酷一面。

  其实,对于这一次的温州企业主的“跑路”事件,应该先看清楚事实,不要起哄。企业主“跑路”,每个人情况各有不同,有的纯粹是自身经营出了问题,有的是因逃赌债而乘机出走。也就是说,不要将所有的问题都归到民间资金链断裂这个“筐子”里。厘清这一点很重要——在面对眼前的危机时,既不要无视问题,也不要夸大问题。

  当然,从比例来看,多数企业主的“跑路”,还是被较高利率的借贷压得无还债之力。面临困境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鞋业、眼镜业、钢铁业等传统行业,企业主出逃的原因多数为因民间借贷造成资金链条断裂。同时,各方面的数据显示,温州有着相当大数量的家庭、个人及企业进入了民间借贷市场。所谓“全民放贷”一说,或有所夸张,但确实指出了普遍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出,民间金融一旦疯狂起来,令人侧目。

  有媒体称,温州正在向中央申请600亿再贷款救市。消息尚未得到证实,但地方政府寄望中央助力化解危机的意图,却是十分明显。某种意义上说,草莽丛生的民间金融,一旦出了问题,政府无法做到坐视不管。

  针对温州企业主的“跑路”事件,政府当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称“有所为”,是因为维护地方金融稳定、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很有必要性;称“有所不为”,则是指“政府之手”不可简单干预,以免扭曲市场。政府从来不是万能的,任何机构的职能都有边界,这是一个常识。过犹不及——这句古老的成语,显示出了相当的智慧。

  解决温州部分企业的债务危机,就时间的维度,当分为短期与长期。短期而言,着眼的是维护当下的稳定,避免信用危机继续蔓延,即使方法或手段稍微激进,亦是迫不得已,但这绝非治本之策;长期而言,还是要从探索民间金融出路及减轻中小企业税负两个角度着手,并将问题企业纳入法治的轨道。

  从报道出来的情况看,一些温州企业偏离核心业务,不负责任地高负债投机,或盲目扩大投资,导致亏损严重,资金链断裂。依照市场经济的法则,这样的企业,理当走上自己的“断头台”。若政府在“跑路”危机的大背景下,为维护地方金融稳定,而忽略了去区别对待不同的问题,不利于问题企业的“后事”进入法治轨道。过去的经验已经说明,若将大部分倒闭企业拒于破产门外,会鼓励企业主卷款潜逃。

  温州民间金融出现今天这么大的问题,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一个老生常谈的症结,还是带有垄断与计划色彩的现行金融体制造就。这意味着,地区之间资金调剂也好,金融再稳定基金也罢,都非上策。上策的选择其实简单,就是要松绑金融抑制,承认和推动民间金融的正常生长。

  同时,为中小企业减轻税负,亦是必需。在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调整绝非轻易之事,但财政政策方面可有作为。结构性减税已经讲了很长时间,但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落实为中小企业减轻税负?温州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是,银根紧缩、税负压力不小,再加上融资通路不畅,民间金融的草莽生态,亦是由此逼出。

  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些企业主纷纷“跑路”,其实对人对己都不负责,甚至涉嫌违法。表面上看,企业主还不上债,一走了之,符合“理性”,但跑不是办法。不回避危机,积极寻求解决问题之道,方能称得上是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