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今天的生活更加多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0 07:01 来源: 经济日报

  人物名片

  蒋光鼐:广东东莞虎门人,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副军长,“铁军”名将之一,曾任十九路军总指挥。“福建事变”中,联合李济深、陈铭枢、蔡廷锴反蒋抗日。

  蒋建国:蒋光鼐次子,擅长版画。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曾任甘肃省图书馆美工、北京自然博物馆美工、美工室主任,曾任民革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北京中山书画社社长。

  79年前的上海街头,四处张贴着画家蒋兆和在淞沪抗战前线为蒋光鼐绘制的油画。我对父亲的印象就是从挂在家里的这幅画像得来的。油画中的父亲身着戎装,神情严肃,目光炯炯。我幼年时父亲很少在家,兄弟姐妹都认为父亲是一个不苟言笑甚至有点严厉的人。直到1941年,全家回到广东韶关团聚,才和父亲有了较多的接触,发现父亲是一个“认认真真教育孩子,开开心心地陪孩子玩儿”的慈父。他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上心,专门请了家庭老师教我们中国传统经典。父亲对子女说的道理很少,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导孩子“要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负责任的人”。

  1949年,父亲出任第一届政协常委,1952年被任命为纺织工业部部长。这期间,父亲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解决中国人的穿衣问题。那个年代,棉花产量很低,无法满足全国老百姓的需求。棉花种植和粮食种植一样需要用地,平衡粮食和棉花的产量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上世纪60年代,在引进先进技术制造出化纤材料后,父亲才安下心来。纺织部先后在全国各地建设了多个化纤基地,缓解了“人多棉少”的大问题。

  要说我们国家这些年的发展,每一个人都有切身感受,市场越来越繁荣,物质极大丰富。改革开放前,每到夜晚降临,北京一片黑暗,街边偶尔会有一些小摊挂起风煤灯,依然显得很冷清。如今,高楼大厦林立,大商场、大超市货品琳琅满目;以前,北京城的色调很单一,人们穿的尽是蓝、黑、灰,从城市到人,都缺乏朝气。今天的北京完全是五颜六色的,越来越像一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