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辛亥革命遗产 理性平稳实现复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0 10:0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海峡两岸都给与了极其隆重的庆祝。
辛亥革命无疑是极其伟大的,用胡锦涛主席的话说“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何为前所未有的变革?不仅仅是结束了中国三千年的帝制专权,更重要的是,它是最为深度地接纳现代政治文明的追求,它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半个世纪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的产物,辛亥革命之后整个社会洋溢着共同的现代价值观:独立国家、民主观念、关注民生……
辛亥革命还提供了我们称之为“历史均势”的机会,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历史的走向,不仅仅是观念与观念的角逐,也是实力和实力的碰撞。一些历史学家运用想象翻出新解,认为辛亥之前清廷已经在压力下开始进行宪政改良,若没有中断的话,这种从上而下的自发秩序改革,几欲可以成就英国式道路。尽管这种言论有一定市场,但基于中国的实际,它必然沦落为茶杯里的风暴。
事实上,从清廷的新内阁权势掌控上,旧顽固势力终归无法在器和道的两维层面上真正理解现代政治。正是对清廷的最终失望,使得辛亥革命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孙中山、黄兴等人的力量,而是大小波浪前后迭加式的冲击,最终变为武昌起义的振奋。之所以有大小波浪迭加式的冲击,乃是因为整个社会已经完全理解了旧势力和新文明理解力的差距,但奇特的是,在当下某些学者的想象世界里,这个差距竟然是不存在的。
辛亥之后,袁世凯说服皇室和平退出,成就不流血的善举。无论是旧势力中的新代表袁世凯,还是革命派孙中山都有相同的现代政治文明的语境。孙辞去大总统之位给袁,但革命派掌握议会。袁的随后表现也基本遵守游戏规则。这就达到“历史均势”,用经济学的话说,市场合理的表现来自于不同市场主体有着合理博弈机会的情境。因为相同的规则,加上合理的“拳头分配”,才能玩出理性的妥协和社会福利最优。这不是说一旦存在“历史均势”,就一定成为良性历史进程的充分条件;但只有存在“历史均势”,才能提供这种良性进程的必要条件。
可惜的是,革命派在其为总统时是总统制,在袁担任总统时却又转换手法,变更为内阁制,总理成为行政首长,权力大腾挪,袁随后翻脸,互搏上演。对于这种破坏“历史均势”者,不得不令人叹息。
我们要理解,历史进步的指标,不仅仅是所谓革命先进代表战胜保守落后代表,它的衡量标准应是国家尊严、和谐社会和现代文明。与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和谐社会”理论的伟大共通之处就在于,社会和谐是通过理性的博弈、尊重和争取来赢得的,这就需要一个极具包容性和平等透明机制的社会制度框架,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可以让好人变坏”,这才是社会进步的真正标准之一。辛亥革命提供的“历史均势”的机会恰恰为这种路径的生长提供可能。
我们纪念百年前这场伟大的社会变革,正是要从中吸取智慧和经验,理性而平稳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