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温州引发众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1 08:46 来源: 中国经济网知名财经评论员余丰慧:
政府不能为投机者买单
无论是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还是中小企业以及民间的自由借贷,都属于金融范畴,专业性非常强。小额贷款公司归地方政府审批成立和监管,但政府部门事务那么忙,专业性又不够,让其管理和整顿高利贷市场有点勉为其难,岂能监管好呢?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出问题。
必须由金融专业监管机构的央行和银监会等部门参与进来或者主导整顿、应对民间借贷风险。应该立即修改有关制度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必须经过银监会、央行审批成立和监管,并且对这类机构进行彻底整顿规范。
现在全国到处是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爆发全国性金融风险的几率在增大,全国民间借贷风险正在整体发作,依靠地方政府各自为政、游击散打是不行的。中央政府必须从全国整体角度立即出台应对民间借贷风险的对策。
目前温州政府求贷600亿稳定金融,这是最令人担心的。一出问题政府就买单,央行就注资,就给发放巨额贷款。这是最为糟糕的做法和举措。不从严治理金融秩序,温州中小企业不做实业而是放高利贷等投机牟利,最终一跑了之,中央政府却要注资买单。决不能轻易这样做。
北京大学风险投资研究所研究员马光远:
急救政策治标不治本
面对民间借贷日益迫近的崩盘风险,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对于规范民间借贷,防止民间借贷引发的一系列逃债案件,为民间借贷降温,能够起到短期的作用。但从根本上而言,却无法遏制资金短缺情况下资金的疯狂和雪崩式的风险。
在信贷紧缩的大背景下,资金需求的旺盛无法通过短期的监管措施予以解决,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更是一个体制性的难题。在目前不能自圆其说的扭曲状态下,急需资金救命的中小企业无法通过合法的主流金融体系获得资金,80%以上的小企业只能通过高利率等苟延残喘,造成这种状况的根子在于中国金融的不开放和垄断导致的短缺。
在资金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不大力开放,而仅仅依靠监管是无法解决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的问题。要彻底化解民间借贷的风险,根本路径是开放金融。“是该打破中国金融业垄断的时候了,是该让大量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时候了,也是该让民间借贷合法化的时候了。”
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总经理胡新智:
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疏导
对民间借贷的治理,简单的完全禁止或者放任自流都不合适,而是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疏导和管理,确保它能够规模有度、运行有矩、作用有效。
应该正确认识民间借贷的作用和影响,不宜过度夸大民间借贷的风险。上半年其他类社会融资规模2033亿元,占全部社会融资规模2.6%,占上半年新增贷款的4.6%。上半年典当行经营总额1180亿元,占新增贷款的2.8%。由此可见总体规模占比并不大。而且上半年民间借贷规模扩大与银行信贷规模紧张有直接关系,今后随着货币信贷政策的调整,民间借贷数量占比也会随之改变。
其次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民间借贷的引导和规范。目前,我国《贷款通则》仅仅规范银行借贷行为,对居民个人之间的借贷行为,除了借贷利率不能超过同期限银行基准利率4倍之外的法律解释外,基本上没有任何对应的法律规范。准金融机构方面,小额贷款公司由地方政府管理,典当行由商务部门管理,股权投资基金归口管理部门尚未最终明确,这些都增加了其借贷行为的不规范。建议借鉴国外经验,加快《放贷人条例》立法进程,明确统一的监管部门,把所有的借贷活动均纳入规范范围。
(责任编辑: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