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甘肃:废石山上建起绿色公园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3 09:0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让工业废弃地得以最大限度的恢复,促进矿产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协调发展,这是世界各国、全球矿业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矿山公园的建设是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和利用的一条创新途径,有较强的应用推广价值。

  位于“镍都”甘肃金昌的金川矿山公园是我国61个国家矿山公园之一。9月28日,记者随金川集团园林公司副经理程斌让一起来到建设中的金川矿山公园。在矿山公园山脚下,记者看到一个巨型的“大坑”,程斌让介绍说,“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经过近30年的开采,这里形成了东西1300余米、南北700余米、垂深180多米的椭圆形大坑,开采的废石料在矿坑周边形成了大大小小的8个山包。”露天矿老坑旁记录牌上写着,金川矿区废石总量“已超过8000万立方米”。

  沿着矿坑旁的路上山,能并行两辆车的砂石路虽然不是很平坦,但也不颠簸。行至1号山山顶,整个金昌市区一览无遗,放眼望去,一行行整齐的树苗将废石山划分成一条一条的等高线,像系在山腰上的绿绸带一样。

  程斌让回忆说,“我们用十台推土机,花了三年时间,才把原来的乱石堆改造成‘山’的模样,然后沿着一条条等高线修整成种植沟,这些树苗都是今年才种上的。”他介绍说,在废石山的绿化过程中,金川集团按照“以块为主、以带为辅”的原则有序种植,体现整体性、条理性、差异性的配置:主道两旁以金昌市树国槐为主,便道两旁以乡土树种为主;山体较高位置以常绿树为主,形成冬季景观,中下部以常规树种和彩叶树种为主,并间种花灌木和沙生灌木,形成不同季节景象;自成体系的主次干道,使得各种植沟渠、各绿化地块直接或间接串联起来。

  “原来这里是谁都不愿意来的废石堆,但是现在每天都有很多人上来转。”程斌让看着在山上拍照的游客说,“夏天的时候,山上人特别多。”

  从1号山到2号山,可以看到其他六座山的全貌。经过改造整理,这八座废石山的土壤也得到了改良,在林带之间,已经有不少野草长出来了。在2号山的山顶,有个巨型的白色罐子。“那是整个矿山公园的供水塔,我们把山下两个生活区的污水收集起来,经过沉淀、净化,用作矿山公园的灌溉水。”程斌让说,目前,8万米管道、900多个分水槽已经全部架设完毕,每天有6000多立方米处理后的废水,源源不断涌向各个山坡,滋润着24万株苗木。

  在水塔不远处站着一位老人,走近一聊,原来老人与这山也有一段不解之缘。“这几座山就是我们当年堆起来的。”老人名叫李庭福,今年65岁。1972年,李庭福参加工作就来到了矿山,亲历了露天采场的“日益加深”和废石堆的“日渐崛起”。“当时从矿场把废石运出来,全靠火车,我是铺铁路的,废石堆到哪儿,我们也就铺到哪儿,堆得高了,火车上不去,就用汽车运,几十年时间,就堆出了这么几座废石山。”

  李庭福指着山下几栋黄颜色的楼说,“我家离这里近,前些年一刮风,家里就是一层灰,出门转转也弄得灰头土脸的。”老人说,“现在改造成公园,我每天都上来看看。等这些树全部长起来就更好了!”

  “您放心,‘有苗不愁长’。”程斌让对老人说,“以前您是‘堆’山的,现在我是‘绿’山的,等这些树成林后,咱们都是‘游’山的!”

  (责任编辑:尹彦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