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产业引领福建发展方式转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3 11:29 来源: 商务部网站
产值从2005年的1438.8亿元,增至2010年的2630亿元
全球第一支戊肝疫苗即将上市。记者近日从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获悉,即将产业化的戊肝疫苗“益可宁”,是我国生物医药自主创新的八大成果之一,也是第一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疫苗,标志着我国新型疫苗的研究已走在世界前列。
厦门万泰是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养生堂有限公司在生物医药领域设立的重要企业之一,其依托与厦门大学共建的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采用前沿的基因工程技术,累计投入研究经费2.3亿元,历时12年研制成戊肝疫苗,项目先后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火炬计划及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
据介绍,在研发生产“益可宁”过程中,厦门万泰构建了我国首个高效安全的基因工程疫苗研发生产平台,并通过该平台研制出基因重组宫颈癌疫苗、尖锐湿疣疫苗两个国家一类新药,其中宫颈癌疫苗是世界上第一支癌症疫苗,即将进入三期临床。
“我省生物医药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技术优势,成为高技术产业‘新军’。”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十一五”时期,我省围绕建设“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的战略定位,加快培育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产值从2005年的1438.8亿元,增至2010年的2630亿元,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新兴产业提速发展,部分领域在全国处优势地位。光电材料、稀土材料等在国内同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除尘脱硫技术全国领先,万吨级“煤制乙二醇”成套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工业化,超细硬质合金制造技术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再生竹纤维纺织制造技术开辟我国纤维素纤维生产新途径,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模块化晶体器件产生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扩大,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行业销售收入从2266亿元上升到4135亿元。2010年,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800亿元,居全国第6位,出口交货值1203亿元,居全国第5位;软件及系统集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75亿元,5年平均增长40%,增速居全国前列。移动通信设备、路由交换机、白光LED、应用及信息安全软件等的研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高新园区发展壮大,产业集聚效应突显。全省基本建成福州、厦门、泉州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漳州、三明、莆田等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开发区;形成了福厦新型平板显示产业、计算机及网络产品、软件产业,厦泉移动通信产品、厦漳数字视听、漳州节能光电等产业集群;在闽西北、南平和三明等地初步形成了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
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落户厦门,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启动建设,“四所一中心”加速推进。全省拥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2个、工程实验室12个、工程研究中心18个、企业技术研究中心258家、高新技术企业1207家。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作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功能进一步完善,影响进一步扩大,大大提高了我省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科技服务水平。
2010年,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11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居全国第7位。高技术产业正成为我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跨越发展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