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三菱汽车社长预警“超竞争时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4 00:04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记者苏利川

  当某些汽车企业的当家人在“全球汽车论坛”讲台上要政策、讲空话、耍嘴皮子的时候,益子修用一个刚刚亲身经历过的平凡故事展开了自己的演讲,“在地震发生之后,受灾地区根本无法为车辆提供汽油的供给,所以当地就成了一个没有汽油的地区。”“当时那里的汽油供给已经停顿,我们向灾区提供了89辆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在日本大地震后的重建过程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几十分钟的时间,即便是存在语言上的差异,益子修的话依然语惊四座。

  “全球汽车工业迎来超竞争时代”,益子修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想法脱口而出,几乎让人忘却了他是三菱汽车株式会社的社长,他也推销自己的企业和理念。现场参会的媒体记者在微博(http://weibo.com)上留言说,“外国企业家谦逊,中国企业家气场强大;外国企业家发言平实,中国企业家发言宏大玄远;外国企业家是企业家,中国企业家还是领导。”“全球汽车论坛上,自主品牌都在强调质量提升和研发建立,而跨国公司则是放眼全球布局新能源,这就是差距啊”。

  “超竞争时代”由来

  益子修以一张2010年11月世界能源署发表的关于世界一次能源预测的示意图演示,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的汽车需求增长强劲,其中增长的一半来自于中国市场的需求,燃料也是以化学燃料为主,这些燃料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新的转折点,新兴国家的重要性日益增强。由于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也要求发展出更加多样化的车用能源。

  与此同时,在新兴国家,比如像中国,汽车市场在这十年中增长了10倍,在2009年一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的汽车市场,而且中国的汽车市场,包括卡车和巴士的销量已经达到了1800万辆,所以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中国的汽车市场的潜力巨大。换句话说,汽车制造商要想谋求未来的发展,就必须扩大在新兴国家的事业发展。

  益子修认为,这两个因素导致全球汽车产业将经历结构性的变化,而汽车产业内的竞争角色正在发生变化,过去是日、欧、美各国的汽车生产商在角逐全球的市场。现在,新兴国家的临近的汽车制造商也开始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中。这些新加入的汽车制造商将会使全球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就是“超竞争”时代的到来。

  那么怎样才能够在超竞争时代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益子修将其概括为两条路径:一是新兴国家环境以及能源问题,也就说汽车制造商必须要关注如下事项,首先是构建以新兴国家为核心的研发及生产体制,其次就是向这些市场投放紧凑型及物美价廉的车型;二是绿色发展的环保科技,以实现能源多样化,同时关注环境问题。“为了在超竞争时代中得以继续和发展,我们应该关注新兴国家,以及能源与化学问题。”

  警惕汽车业恶性循环

  参与过6次国内汽车企业合资并购事宜的英国Moelis&Company董事总经理Meyrick Cox认为,中国汽车业现在想转型成功需要认真分析历史经验。从十年前前五年那段历史上看,当时中国前景并不是很好,生产也不是很好,比如成立的菲亚特和福特福克斯两家合资公司,在零部件上就做得很差,但是当时中国有成本优势,虽然说过去的十年通货膨胀非常厉害,如果福特福克斯当时没有在中国成立一家好的合资公司,企业就不会像现在这么成功。所以在中国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大幅度降低汽车制造的成本使得合资公司双方的合作非常成功。

  而在过去的五年甚至十年中,汽车产量增长非常大,带来很大的利润,但是现在再要想生产高质量的车,中国市场已经没有太大的成本优势了。为什么呢?很简单,如果你想使生产全自动化的话,受到劳动成本影响会越来越小。整个汽车生产成本跟全球比较接近。如果实现全球质量就得实现自动化生产。所以现在技术和研发发展非常重要,中国要有自己的工程师、自己的设计师。

  Cox说,我并不觉得中国汽车厂商的品牌不好,销量比任何国家都多,但为什么产品利润比不上奔驰、宝马、奥迪,还有凯迪拉克这样的车?很简单,品牌,不是技术问题,跟技术不是特别相关,有时候价格卖得越高利润越高,利润更高就可以花更多钱做研发,是一个良性循环,如果用成本进行竞争会有恶性竞争,没有更多钱做研发和创新,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和恶性。

  塑造品牌需要一个过程,未来中国市场实际上还是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初级市场,如果品牌创造能够成功的话,不用走向全世界了,因为这儿就是最大的市场,如果在国内市场上大量使用自己的品牌,那么就自然转变了全世界的看法。

  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说,自主品牌能不能够崛起?能不能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脊梁?这才是中国汽车业从大国向强国的关键的关键,从技术、质量、品牌这三个纬度来分析,我们看到在自主创新,特别是在技术投入方面,我们无论是在绝对量,还是相对量来讲,我们和跨国企业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尽管这种差距在一些方面我们看到是在不断缩小,但是总体上来说,特别是绝对值,每年的研发投入依然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微博热议:

  力帆董事长尹明善:钱从哪来?劳动挣钱,信用借钱,未来募钱;钱往哪去?品牌、技术、投资,量力而行。

  江淮董事长左延安:新能源车会在这五年内长足进步。英国教授说,2030年新能源车才会有突破。中外的态度差别为何总是这么大?是国内太乐观还是国外太悲观?

  吉利汽车副总裁赵福全:让本土品牌和合资品牌在公平的,公正的起跑线来竞争,我认为对于汽车品牌来说,不需要太多的优惠,只要做到公平,公正就很不容易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