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处高位 输入性通胀压力犹存_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5 10:4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夏 青

  今年以来,输入性因素在国内CPI的上涨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国际油价的上涨,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5个月保持历史高位,直到10月9日。此外,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价格高企,造成国内生产成本上涨,最终传导至CPI中。业内人士分析,总体上,后期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仍处高位,对国内生产成本上涨输入性压力依然存在。

  数据显示,9月份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大幅回落,跟踪一揽子大宗商品价格的CRB指数大跌逾13%,国内市场跟踪绝大多数上市商品平均价格表现的商品综合指数也下挫了10%,双双创下2008年10月份以来的单月最大跌幅。

  国际油价方面,9月份,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低硫原油首月期货结算价每桶净跌10.82%;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首月期货结算价净跌10.53%。第三季度纽约轻质原油近月期货大跌16.22美元,跌幅17%,为2008年第四季以来最大季度百分比跌幅。伦敦布伦特原油近月期货下跌9.75美元,跌幅-8.64%。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全球流动性宽松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而且伴随着四季度末大宗商品消费旺季的来临,若外围环境再有所缓和,则商品市场有望探底回升。对于输入性通胀压力而言,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国际油价在跌至10个月低点后,连续五个交易日持续上涨,欧美原油期货累计上涨了10美元,涨幅分别为13.4%和11%。虽然近日有所回落。不过,行业研究员认为,国际油价预期不会大幅走低。

  分析人士表示,一般来说,大宗商品价格同比领先PPI及CPI约两个月,且大宗商品价格同比与PPI的相关性最高。由于9月份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包括铜、铝等工业类商品纷纷回调,使得企业的购进价格压力有所减缓。尽管当前大宗商品价格反弹的经济基础并不稳固,欧洲、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深受债务困扰,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大多也按需采购,大宗商品价格的弱势使得通胀回落趋势基本确定,但后期,大宗商品的绝对值料仍会维持在高位,通胀的输入性因素仍应关注。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