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局:云南商业旗舰的发展之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8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本报记者马蕊
一个商业旗舰的打造、发展、壮大,看今朝,似弹指一挥间;忆往昔,却是峥嵘岁月。
云纺3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构建的战略规划。正是有了数十年如一日的殷实努力,才构筑了云纺自己的金字塔。
今天我们剥茧抽丝,叹服老国企转型之路得来不易,却更加叹惜今天这艘商业巨轮的“搁浅”现状。
由于政策性关停等原因,昔日位于昆明主城区一环边上的商业航母,今天却遭遇了发展的“冰点”。
进,进不得;退,退不得。“企业无形资产严重流失、信用严重受损、人才流失、职工失岗减薪、股东权益被剥夺,发展迷惘。”这便是置身企业发展困局中,云纺人的共识。2008年8月19日,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一行到云南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纺集团)的云纺商业区视察后指示:“鼓励主城退二进三,郊县以商促工,以工强商,把云纺主城规模做大,实力做强,产品做优,效益做高,形象做美,机制做活,市场做广,品牌做响,2010年达百亿。”
这是昆明市委、市政府对云纺商业区16年艰苦努力,兴三促二,不断提升,不断超越,打造云纺商业区品牌给予的充分肯定。仇和要求,云纺商业区到2010年要打造成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商业中心。
成就这样的高度,云纺集团70多年的发展历程,云纺商业中心近20年夯实的商业厚重积淀,以厚积薄发之势,蓄势待发。
成就这样的高度,云纺商业区现在却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和难题。按集团管理者的话说,是“遭遇到了自身的发展进程中,史无前例的发展困惑”。由于地方发展政策等原因,现在的云纺,又面临着“进,进不得;退,退不得”的两难抉择。企业生存再次面临生死攸关的艰巨考验。
蓄势待发
云纺商业区一路走来,除了赢得极高的市场经济价值外,还受到了极高的荣誉和社会评价。2003年被中国质量协会、全国总工会联合评为“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2005年被云南省防火委评为“年度平安商场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昆明市“诚信市场”;2008年被评为推动云南家居10年发展“十大功勋企业”;床上用品、精品电器两个交易区曾获国家质检总局“购物放心试点街区”;2009年“云纺商业区”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同时,云纺商业区成为国家纺织协会专业市场联盟理事单位,流通分会理事单位,云南省市场信息重点联系企业。
云纺认为,商业无常态,只要能提供社会最需要的发展模式,任何模式都是有价值的。云纺做“写字楼经济”就是一种成功的尝试。云纺东南亚商城除了写字楼部分,下面5层是商场部分,包括泰国商品、泰国珠宝中心、灯具、洁具、五金、家居饰品等等。截至2008年底,商场内400多商家已开始陆续营业。这也是云纺商业区“立足本省,面向东南亚”打造的又一商贸交流平台。
云南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明波表示,云纺东南亚商城的写字楼是销售业态从卖场型和批发型提升到贸易型的载体,贸易的“高层化”使云纺能容纳更大体量的服装商家,是提升和优化业态的一次转型。
此外,围绕“提升环境、业态、服务和加强管理”的宗旨,在2008年云纺东南亚商城开业前期,云纺集团在升级商业区业态、改造购物环境的规划中提出了打造云纺商业区CBD的构想。至此,投资近10亿元的云纺国际商厦应运而生。
云纺善变,它敏锐地感知从温饱到小康,从体验型到娱乐型转变的每一次市场风潮,先人一步。
云纺善变,它总在市场熙来攘往的喧闹中用独立、理解和专注,引入品牌,培育品牌,经营品牌,做那个看三步方落一子的高手。
商人懂得顺势而为。
从地理位置上讲,云纺商业区相邻螺蛳湾,而且还是这一片商圈中规模最大的商业区,由云纺集团有限公司创办。28个专业交易区,4500余家商户,20余万平方米的经营规模,占据半壁江山。但一站购齐,大宗采办、旅游购物、电子商务这些环绕在云纺商业区身上的时尚经济词语,又分明让人看到了它与批发市场传统印象的明显差异。如今,无论是商户还是购物者,已习惯以“云纺”一名呼之。
能在螺蛳湾的大树旁树立起自己响亮的品牌,云纺是这里的第一也是唯一。
截至2008年,经过10多年的发展,由云纺出资建立和经营运作的云纺商业区,超越了螺蛳湾地区所有市场的发展层面,迅速完成了从批发市场向城市商务、贸易中心、旅游购物区的转化,成为云南省品牌知名集结度最高、年交易额超过50亿元、市场影响力辐射全省的和东南亚地区的大型商贸平台。
云纺在市场经济中浴火重生。云纺变了,主营产业变了,职工岗位变了,企业前途变了,但是云纺又没有变,在所有云纺人的心中,原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丧失了,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变,正是它成就了云纺集团新的吸引力、凝聚力,造就了云纺不变的品牌形象。
意外搁浅
作为成就云纺商业全新高度的云纺国际商厦,“由于商场的环境、档次定位都很高,商户们都很感兴趣,目前招租工作已经结束了。如果进展顺利,今年底商厦就可以开张营业。”面对商业新高度可喜可贺的时候,云纺集团管理层却意外地说出这样的话,“就靠云纺国际商厦来支撑整个集团的发展了。”
原来,就在2008年云纺东南亚商城竣工后,云纺商业区赶上了昆明商业区提升改造的大潮,25个交易区只有建材装饰广场和云纺东南亚商城被保留下来。后来政府又出台了《昆明市主城区批发(专业及批零兼营)市场搬迁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因此,云纺商业区至今被“搁浅”了。约70%的区域被关闭,关闭给云纺商业区造成的阴霾,至今依然迷雾重重。
“先生产,再生活。”云纺的员工为了云纺商业区的发展,将希望和心血全部倾注于此。无论再艰难,都要先发展和提升商业区。由于云纺与市场接轨、抑或是超前的很多理念,不断升级改造的商业区,使得云纺在螺蛳湾片区的脱颖而出,成为了区别于螺蛳湾的商业区,2009年2月螺蛳湾就因为业态落后,设施老旧等原因被政府出台关闭文件。“云纺的关闭万万没有想到”,云纺的一些商户认为,政府关闭螺蛳湾情有可原,可是云纺与螺蛳湾有本质上的差别,关闭让人觉得很是意外。也就在2009年年中,相关的关闭文件还是下达给了云纺,政策要求在限期内云纺要关闭多达约70%的商业区域。
作为支撑云纺集团发展的靠山,商业区的关闭给整个云纺集团带来了沉重打击,“就靠云纺国际商厦来支撑整个集团的发展了。”云纺管理层不止一次地强调。原本拥有12万锭生产规模的云纺集团旗下的纺织厂现在只有3万锭。原有职工2800余人,现在只剩500余人。
2008-2009年,云南纺织厂的职工工资平均在1800-2000元左右,而2010-2011年,职工的工资只能在1200-1300元之间徘徊,经济效益不好,在岗职工还在流失。人力不足,很多中层干部都投入到生产一线了。
现在,整个云纺集团含退休职工在内近8000名职工的希望就寄托在云纺国际商厦了。云纺国际商厦在云纺风雨飘摇的发展历程中,现在已经迫不得已地上升到了“救命稻草”的战略高度。
云纺商业区约70%的区域被关闭,关闭给云纺带来的极为严重的连锁反应立即凸显出来:位于云纺商业区“正门”处的,云纺商业区的“门面”——云纺新天地,也就在其升级改造完成后被关闭,关闭后,虽然目前位于这个区域三楼的“家乐福”还在正常营业,但是这个架在“空中”的外国商超,也不足以向人诉说,云纺商业区还有部分在营业。放眼望去,除了“悬在空中”的家乐福,一楼、二楼还有四楼全是“空城”,已经没有商业区还在营业的痕迹了,此情此景,路人只能判断:云纺被关闭了。
不容忽视的是,政策允许下的东南亚商城和建材装饰广场还在营业,云纺被关停的现象,让云纺失去了消费人群,除了一些知情人会一如既往地前往,更多的人选择从云纺前经过。由此,现在保留着正常营业权的东南亚商城和建材装饰广场,在云纺已经被关闭的概念中,现在几千人的日均客流量与曾经数十万人的日均客流量相比已有天壤之别。由此,商户的经营惨淡,商业区景气指数直线下滑。
“悬在空中的家乐福”,市民每每路过都会惊叹云纺市场的如此格局。殊不知,现在还在停业的除了二楼之外的楼层,全部属于关闭范围。“我们想不通怎么只能有家乐福营业。”这样的疑问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不绝于耳。“可能是因为家乐福与商业区签约时间为20年,按照合同,家乐福还可以在此经营10多年的时间。”云纺商业区的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十分不理解目前这样的格局和政策。允许家乐福正常营业,而同一栋楼的其他区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区域都是经过改造的,完全符合次CBD标准建设的商场。”就此种种的问题,云纺集团派出专人数月以来奔走于多个部门,“我们就想要个死的理由,或者是起死回生的出路。”据云纺的管理层说,但是至今没有任何一个部门给出明确的答复。“商业区关闭,至今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2亿元,无形资产损失应该近百亿元。”云纺的管理层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面对冷清惨淡的经营格局,在商业区正门左侧的云纺国际商厦,至今依然以“商业航母”的姿态屹立着,它似乎在以一种无声的高度,诉说着云纺商业区不可忽视和磨灭的商业价值。
“目前国际商厦已经顺利通过了各项验收,招商工作进展顺利,如果条件允许,国际商厦就可以在今年底开业。”云纺集团的管理层表示,“就靠云纺国际商厦来支撑整个集团的发展了。”
云纺集团公司云纺商业区朱副主任说,云纺商业区相关区域被关闭后,后来政府又出台了《昆明市主城区批发(专业及批零兼营)市场搬迁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和泰国等国的合作就没再继续下去,当初的构想也不了了之。原本打算打造中国面向东盟的窗口的东南亚商城,将一楼和二楼的商场规划为国外商户销售区域,在东南亚商城开业之初引进了20余家国外商品销售商,但现在都陆续退场,仅剩下7家。
无路之痛
“政府一向支持我们这个昆明市税收大户的企业发展。2009年突然关闭市场,这给正是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云纺,给依法、依规兴建起来和培育起来的市场一个致命的打击。市场关闭,最为关键的是将10多年来辛苦培育起来的商户、品牌等资源被无情地掠夺走了。总有一种自己家辛苦种出来的已经结果的果树,被强行移栽到了别人家的院子里的感受。发展至今,拥有着积淀和成功经验的企业,却已经觉得心里边空荡荡的,已经缺失了方向感和信心。回想10多年前,我们建立商业区的时候,再穷,再没有经验,都是有信心的,那时候我们能得到多方的支持。可是现在,对于商业区的发展之路如何走,我们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更没有任何支持、支援的声音了。对此,我们空前地觉得一个老国企的发展已经到了异常孤独和举步维艰的地步。”身为云纺的老员工、云纺集团总经理助理唐助理意味深长地讲述着云纺的“前世今生”。采访中,无路可走的困惑,始终笼罩在云纺集团每个员工的心中。
据悉,绝大多数云纺职工是二代三代甚至四代扎根云纺,纺织生产的专业性和技能单一性,决定了职工社会生存技能弱化单一,云南纺织工多少年来拿着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薪水,住着户均不足40平方米的旧房,咬牙坚持到了今天。
在深化国企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云南省市试点企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云纺职工在10余年间完成了三次艰苦卓绝的主产搬迁,云纺“退二进三”的决策举措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在国企纷纷破产改制,国企职工纷纷下岗失业,在全国纺织行业急剧下滑萎缩的情况下,云纺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拖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没有丢弃任何一个国企职工,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在昆明市场经济浪潮中成功转型,也给企业职工在作出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牺牲后,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企业发展成果的曙光。
在这10余年中,云纺职工领着较低的工资,节衣缩食全力支持企业的发展,全力支持云纺商业区的升级改造,在企业遇到资金困难时,还自觉拿出微薄收入的积累集资支持企业发展。即便是2009年12月1日,云纺全体职工家属赖以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用大家心血凝聚建设的云纺商业区被强制关闭,云纺全体职工在集团公司领导约束下,表现出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纪律性。没有一个职工参与上访、集会、游行、抗议等事件。积极协助集团公司做好经营户的稳定工作。
云纺集团在市场关闭后,积极努力参与中央商务区建设相关工作的推进。仅就云纺对家乐福商场的一二楼的升级改造而言,集团公司多次向各级政府部门报告申请,并在严重紧缺的资金中挤出上千万元投入升级改造,完成了完全符合二级CBD业态要求的商场以外的设施环境装饰装修,却被螺蛳湾升级改造指挥部不注重调查研究不讲客观事实的一纸通告予以否决。
对此困境,云纺集团一筹莫展,云纺4200余名在职职工将面临减薪待岗,生活无着落的绝境,4100余名退休职工将失去较低离退休工资外的各项补贴福利,加之这两年物价飞涨,全社会大幅提高收入,而原来自身发展良好,完全有能力改善职工福利待遇,连年利润超5000万元的欣欣向荣的云纺,却被行政强制赶入绝境,濒临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