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陷高利贷危机 专家热议:警惕虚幻的利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8 10:10 来源: 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最近一段时间,高利贷等词汇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目前,在国内紧缩银根的情况下,部分上市公司开始做起了“倒爷”而且获利不菲,最高年利率已经达到24.5%。上市公司为何热衷高利贷?为了高利息?为了粉饰业绩?但是,放贷这条路究竟可以走多远?各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很担忧,或者当高利贷这个火山爆发时,上市公司的资金链将断裂,虚幻的利润泡沫将毁灭。
A股第一放贷公司现危机
据新快报消息,香溢融通这家资产总计21亿元的公司,却有10亿元用于各种形式的放贷,这就是A股的第一放贷公司。官方说法是,公司正致力于成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的类金融业务控股集团,市场则赋予香溢融通一个更通俗的称号——“第一放贷股”。
2011年9月9日,香溢融通公告称,公司以及控股子公司向浙江大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借款期限均为2010年12月10日-2011年6月7日,借款利率为18%。经公司业务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上述委托贷款展期至2011年9月7日。但截至目前,公司并没有发布还款公告。香溢融通董秘林蔚晴表示,展期是在合理的范围内,一般是3—6个月,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公司同意上诉两家借款公司的展期也是经过了审核,并认为上述两家公司经营正常,但对于浙江大宋控股是否已经偿还了贷款,林蔚晴没有明示。
无论说法有多少,摆在面前的事实是,展期,就表示债务公司现在无法偿还贷款。目前在香溢融通身上,因为委托贷款纠纷、当金纠纷、租金纠纷等正在进行或尚未执行完毕的官司超过10起。
多家公司委托贷款利率超20%
今年上市公司中报显示,有64家公司委托贷款170亿元。而仅在今年三季度,沪市公司就发布28份有关委托贷款的公告,委托贷款的对象主要是两类企业,一类是控股子公司,一类就是受到政策调控的房地产开发商或者制造业企业。从各公司公告中可以看到,上市公司在对外提供委托贷款时,贷款利率都普遍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据记者统计,有多笔委托贷款的利率甚至超过了20%。
1月7日,香溢融通发布公告将自有资金5000万元贷款给东方巨龙,期限为一年,年利率21.6%;武汉健民2月16日公告称,向中青旅集团武汉汉口饭店发放1.5亿元委托贷款,期限一年,年利率20%。而这其中利率最高的是时代出版。8月23日,时代出版将6000万委托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贷款1年,年利24.5%,创上市公司委贷利率新高。
而据华西都市报消息。那些热衷委托贷款的上市公司已经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征兆。维科精华(600152)就差点被卷入其中。今年1月,维科精华董事会决定将下属房产公司短期自有资金1.5亿元通过上海银行宁波分行向凯翔集团放贷,期限为6-12个月,年利14.4%,且按月支付利息。今年8月22日,维科精华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日,该笔资金已全部收回”,而就在8月底,凯翔集团传出了“资金链断裂”的消息。
至今,已有多家公司的委托贷款未按时收回需要展期。8月26日,香溢融通公告称,2010年8月30日委托宁波银行(002142)灵桥支行贷给浙江长兴2家贸易公司的各3000万元贷款,经协商均展期6个月,两笔贷款的年利均为18%。6月29日,驰宏锌锗(600497)公告称,一笔2亿元贷款一年期满后需展期。7月12日,莱茵置业(000558)公告称,2010年7月给子公司杭州莱德公司的1亿元委托贷半年。
上市公司靠高利贷收益粉饰业绩
如果说上市公司由于闲置资金过多而参与民间借贷来获利,但实际上,很多上市公司自身资金并不富裕,如此积极的参与民间借贷,恐怕也是看中了这其中的高利润,抵不住诱惑。更有甚者,很多公司主业不振,依靠高利贷收益来粉饰业绩。
ST波导就是这样一家公司。2010年5月5日,ST波导向青海中金创投公司委托贷款9000万元;今年6月下旬,在半年报披露前,波导收回了中金创投的9000万元本金,外加1404万元的利息。而公司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净利仅为3515元,借贷收益居然占公司上半年净利的40%左右。
据统计,截至8月底,沪深两市有58家上市公司,累计贷款额度为160余亿元,同比增长38%。58家上市公司中,委托贷款利率涉嫌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有30家。其中,委托贷款放贷的年利率最低6.56%,最高达21.6%,超过年利率10%以上的上市公司共有16家。部分上市公司在炒股、理财、地产乃至高利贷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呈现副业比主业更加红火的趋势。
令人担忧的是,一旦上市公司的放贷风愈演愈烈,其主业意识有可能会越来越淡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要坚持将资金用于发展公司主业,以使广大投资者不断从企业业绩的持续增长中得到投资回报。在坚持发展主业的前提下,将一些闲置资金适当用于委托贷款并非不可,但如果主次颠倒恐怕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详细】
高利贷为何让上市公司如此着迷
据央行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委托贷款增加7028亿元,增长率超过120%,委托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达9.1%。而上市公司委托贷款规模激增的背后是高收益的驱动。高利率的诱惑下,上市公司爱上“高利贷生意”,成为年度资本市场一大特点。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在银根紧缩的宏观背景下,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贷款,而上市公司和大企业凭借资质优势,更易在银行获得贷款,且他们的融资渠道更多,加之大环境下部分上市公司对于投资主业信心不足,所以上市公司通过委托贷款坐收渔利,也是理所当然的。
从炒房到炒股,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投资并不鲜见,但将大规模资金砸向银行、信托理财产品和放高利贷则是今年兴起的新现象。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看来,市场其实并不缺钱,“钱荒”不过是一些企业为了低成本拿钱的借口。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对于用于财务性投资的资金究竟是自有资金还是募集资金,监管机构很难辨别,有上市公司也因此打了擦边球。”
香港招银国际投资银行高级副总裁、战略与资本市场资深专家郑磊称“上市公司放贷,虽有冲淡主业、不务正业的嫌疑,但企业以最方便的方式追求利润和收入最大化,无可非议。特别是在目前银根紧缩,放贷有大利可图的特殊情况下,是可以理解的。”【详细】
专家热议
吴东华:高利贷问题根子在消费 僵尸企业不应复活
商务部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中心顾问、世界经济学家吴东华昨日发布博文认为,温州高利贷初步因素是银根紧缩产生的,深层次的问题是贫富两极分化,国内中档消费市场无力,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和2008年金融危机,均是这种毛病。所以,他认为温州高利贷中了美国病毒。【详细】
赵海均:上市公司争当“高利贷倒爷” 警惕泡沫!
经济学者赵海均在博文中指出,高利贷对经济与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上市公司争当“高利贷倒爷”正在抬高房价、助推房地产泡沫,影响宏观调控的成效。“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会大大抬高社会融资成本,而承受畸高融资成本的都是贷款难、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更可怕的是,弥漫的高利贷正在抬高行业实体的融资成本。”【详细】
余丰慧:上市公司当“高利贷倒爷”掏空实体经济
当前,中国涌现出一股历史上都罕见的全民放贷、全民参与高利贷的狂潮,令人想不到的是上市公司竟然也开始争当“高利贷倒爷”。上市公司争当“高利贷倒爷”,有促使高利贷迅速扩大蔓延的优势和基础。首先,上市公司是各家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香饽饽,很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甚至低息贷款,其发放高利贷有雄厚的资金保证。一些上市公司来自委托贷款的收益甚至超过了主业......【详细】
马光远:一旦资金链断裂 虚幻的利润荡然无存
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最大风险仍然是不开放的风险,而不是监管,任何严格的监管,都无法控制金融短缺下的信贷套利问题。上市公司通过委托贷款等“信贷套利”方式获得的利润只是一种虚幻的利润,一旦资金链断裂,不仅这些利润荡然无存,更严重的是,放出去的资金也会血本无归。【详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中国经济网金融证券频道】(地址:http://finance.ce.cn/)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中国经济网股市频道】(地址:http://finance.ce.cn/stock/)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专题:民间借贷全观察】(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