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写入维基百科的公共自行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8 13:4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8日讯(记者俞叔文)维基百科有一个词条:“杭州公共自行车”。这部网民们耳熟能详的百科全书称,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是“一个公益性公众交通项目。该服务在中国国内尚无先例,与法国公共自行车系统也有所不同。特点是60分钟内免费租用,全市范围内通租通还。”

  正在杭州中河高架桥下的一个自行车服务网点工作的傅女士快人快语。她对记者说,这个系统把自行车纳入了城市公共交通领域,让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无缝对接”,破解交通末端“最后一公里”难题,顺畅到家。

  作为在这里驻点工作的她,傅女士自早晨7点上班至晚上7点,每月工作15天,主要负责所在网点自行车的上下架。她说,高峰时,大约40分钟内就有90多辆车需要上架和下架。而自行车的租车费用,1小时之内免费,1小时以上2小时以内1元, 2小时以上3小时以内2元,3小时以上每小时3元。

  她说,无论是外地游客,还是本地居民,均可通过在电子钱包(IC卡)、市民卡等相关卡证充值后,即可在服务点的POS机上刷卡、租车。使用后骑车到联网的服务点刷卡归还。

  杭州是记者的故里。不过,30多年前的那个青砖黑瓦、半城梧桐半城柳的江南小城已经永远地沉淀在记忆里了。今天的杭州,经济总量已连续多年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大中城市第八位。伴随经济发达而来的是大厦林立,立交纵横,车流滚滚。在城市交通日渐拥堵中是否还能让百姓的出行依旧便利?

  这正是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诞生的原因。傅女士说,据她了解,该系统一期工程于2008年5月1日开通,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她说,租用自行车的很多是市民、外来务工人员,还有学生。租车时间多在一个小时以内。也就是说,基本是免费使用。这减轻了大家的一些生活压力。维基百科称,一期工程的各项投资折合人民币共计35346800元。

  记者向街上望去,不时有一些橘红色的自行车进入视野,穿梭在各种车辆之间。这些车除鲜亮的颜色外还有个明显的特点:前后挡泥板、包括车筐,全部换成了广告牌,

  在傅女士的指点下,记者看到远处还有几个无人值守的网点,分布在公交站边、单位门口、过街桥旁。记者想起国外一家媒体的报道: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不仅“有世界最大的共享体系,而且由于租车点设在公交车站、水上巴士站附近,和其他形式的公共交通有良好结合。”

  傅女士拿出一份资料。她说,现在,杭州主城区平均300米左右就有一个租车点。全市已有2431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6.06万辆公共自行车。今年前8个月共被租借5200多万人次,平均每天近22万人次。8月份,公共自行车的日均租用已突破20万人次,最高日租用量32万人次,每辆自行车日均租用超过5次。她说,今年国庆长假七天,公共自行车租用总量达到了150万余辆次。

  作为一个普通的驻点工作人员,傅女士不清楚这个系统里究竟有多少人在运行维护。但她知道,在这些普通的驻点、巡查、维护人员中,有不少是外来务工人员:河南、安微、贵州、四川。。。其中,有的像她一样早7点到晚7点,还有的是从早7点工作工作到晚9点半,每月工作12天。

  而她本人,也来自杭州之外的建德。

  正是这样一大批默默工作的人员,维护着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每时每刻正常运转。

  在走到这个租车亭之前,正在另一个无人租车亭还车的一位女士对记者讲,听说这里很多工作人员拿的是市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当记者问到收入时,傅女士有些犹豫。不高啦。她说。不过,傅女士说,她能理解。毕竟,要维持这个系统运行,方方面面都要开支。有时候感觉是在做义工。

  她说,除了她们这些驻点人员外(主要是女性),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外面或后面工作。比如,一辆自行车如果连续4次刚借就还,就会被系统记录到,并专门有人来回收检查该车的状况是否异常;巡查人员只要接到呼叫,就会立即赶往需要帮助的租车亭。。。

  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附近的一个租车服务亭,一位姓许的志愿者告诉记者,杭州志愿者协会针对公共自行车有一个专项,叫做“微笑服务亭”。他就是参与其中的一员。由于服务亭分布在公交车站、单位及小区附近,因此,除协助管理自行车外,志愿者们还承担着帮助行人问路答疑解疑等义务。许师傅说,现在,走在路上的行人中,外地人远远超过了杭州人。

  记者曾特意在一个无人值守的租车亭附近观察。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有8、9位身着校服、公司制服的人及普通市民租车、还车。而这时,下班的高峰才刚刚开始。

  在金融行业从业的张先生有些感慨。他对记者说,听说这个系统的运营成本今年可能超过6000万元。而收入方面,他指着服务亭停车棚上的几幅广告对记者说,车棚、车身的广告经营权拍卖、还有服务亭出租等商业开发可能也有几千万。所以,没有改革开放所创造的经济实力,没有那些收入不高、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就不会有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今天。当然,也不会有人在维基百科上书上自信的一笔。

  

  (责任编辑:尹彦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