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德州续写现代“太阳神话”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9 00:5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今天的齐鲁大地,在远古时期曾经是东夷族的生息繁衍之地。齐鲁大地自西而东沃野千里,从广袤的黄河冲积扇平原,到群山连绵的泰山群峰,再到半岛沿岸数千里海疆长廊,为人类文明的兴起繁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居住在这片大地上的东夷族,则是华夏大地上的文明一族。

  相传,东夷族是最早发明铁器的部族。而在远古时期,就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凭借在军事技术上的进步,蚩尤部落曾是当时雄居东方的强势力量。尽管以蚩尤为首领的东夷族最终被炎黄部落所灭,但东夷族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存。

  东夷族是个崇拜太阳的民族,至今在山东各地仍有据可考。目前发现的山东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位于鲁中山区的沂源溶洞中,那时的早期人类被称为沂源猿人。而在东部沿海日照天台山所发现的有关古人类活动及文明的遗迹,也引起人们对齐鲁大地上人类祖先迁移足迹的联想。

  现代考古专家普遍认为,由于气候及环境的变化,促使沂源猿人沿河向着太阳迁移。历经岁月沧桑,这些人类的祖先终于有一天来到了东部海岸。祖先们惊奇地看到,原来每天轮番升起的太阳来自大海。于是,在天台山,我们的祖先便开始定居下来,创造着属于全人类的早期文明。包括天台山下的尧王城遗址及附近的两城遗址,都印证包括东夷文明在内早期文明曾经的兴盛。

  至今,在海拔并不太高的天台山顶,仍能看到各种有关太阳崇拜的壁画。一轮太阳从大海上喷薄而出,周边天空上还悬挂着月亮和星星,一群古人在海边燃起火堆,在头人的带领下面向太阳祈祷。据当地人讲,山下曾有一处极似公鸡的山头,是传说中的玉鸡,每天早晨只要这只鸡一打鸣,天下所有雄鸡才开始鸣叫,太阳听到叫声,便开始升空作业。

  在这里,流传着羲和浴日的传说。就像《山海经》当中所记载的一样,作为十个太阳的母亲,羲和每天都在汤谷给孩子们洗澡。然后,轮流升空照亮大地。古人认为,正因为太阳刚洗完澡,所以温度不高。

  而后来,才有了后羿射日的传说。记者在日照天台上曾参观当地人所说的大羿(日照当地称后羿为大羿)的坟墓,及其妻子嫦娥的坟墓。这两个传说中的神话人物的坟墓均留有墓牌状的石柱,青苔斑斑,加上碑上文字已被破坏,难以辨认;而墓堆已是荒草从生、林木繁茂的乱石岗,感觉确实久远。

  在德州,当地人会骄傲地告诉你,后羿是德州人,那嫦娥自然也是德州媳妇了。远古时,德州称“有鬲氏之国”,在这一带居住的是夷族,后羿是东夷族首领,后来当了有穷氏部落的部落长,人们称其为“后羿”或“夷羿”。中国著名的古代神话“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故事,传说就发生在这里。

  《山海经》记载: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凿齿、九婴、大风、封、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断修蛇于洞庭,擒封希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在整修一新的减河岸边,还有一处后羿射日铜雕。而有关后羿射日的标志性艺术造型,在减河附近的太阳谷中也能随处看到。

  如果以前只是传说,但现代德州在太阳能产业方面所取得的长足进步,已将“太阳神话”变为可以触摸的现实。如今,这里形成了全球知名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龙头企业皇明集团。而由其打造的“中国太阳谷”,则集中了现代太阳能技术的领先成果。去年,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曾选择在这里举办。

  当你走近中国太阳谷时,首先远远映入眼帘的就是高大的太阳能图腾矩阵。上头是风电装置和太阳能电池板,中间是太阳能LE D显示时间,而基座上则是世界各地有关太阳能文化的浮雕,极具世界文化风采。

  这个别致的太阳谷大门的设计,体现了一种开放而包容的态度。基座6个长方体石墩上为中外太阳文化浮雕。如,西面第一座图腾柱,以“太阳崇拜”为主题,体现远古时代人们对太阳的崇拜,比如阳燧取火、羲和浴日,还有古希腊、玛雅、古埃及等文明的太阳崇拜图腾。在第二座图腾柱上雕刻的是“理想之地”的主题,有中国的“桃花源”、柏拉图的“理想国”、还有伊甸园、太阳之都,这些图案寓意对太阳能产业的理想追求等。

  另外,还有普罗米修斯、阿基米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盘古开天等浮雕,这些浮雕十分形象地诠释了历史传说的内涵,而这些神话故事也正是体现了对太阳能事业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天堂能源”与“地狱能源”这两个主题的图腾柱用对比的方式,展现了清洁能源与传统工业在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方面的巨大差别,诠释了人类未来发展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昔日后羿用红弓白箭,射落暴烈的9颗太阳,为天空谱写出,日月星辰和谐的乐章;如今后羿的传人用智慧和汗水,播撒光明的种子收获温情的太阳,为人类创造出,最前沿最尖端最绿色的时尚。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客人来到德州,有关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后羿射日故事,也渐渐为来自全球各地的人们所聆听与神往。

  “两河文化”造就德州人

  俗语讲,一方水土,一方人。从性格来讲,南方人与北方人截然不同,这不仅表现在外在的风土人情,甚至相貌特征,而且体现在性格与人文的深度差异。单从酒桌来看,就再明显不过了。南方人善于即景小酌,以谈话品菜为主,还分上午茶、下午茶,恰如西子湖畔慢歌慢调之婉约;而北方人更好大块吃肉、大口吃酒,酒桌上多了一些豪放之气,正犹如辛弃疾词句的铿锵壮烈。

  德州,地处黄河之滨,京杭运河穿城而过,独特的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造就了德州人丰富多彩的文化性格。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德州“两河文化”融汇之地的特征十分明显,西北界河为京杭运河、东南界河为下游黄河。德州人绝不等于同其他山东人,它既不单像胶东人那样豪迈,也不独饭店鲁中人那样厚道,却能兼具齐鲁之韵与燕赵之风。

  至今,在平原县还盛传着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两次到平原采访,都住在县东郊的桃园宾馆,旁边的人工湖也凸显了桃园文化的情厚情结。而当地人身材魁梧、国字大脸、剑眉明眸,酷似传说中关公的相貌特征,也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德州扼南北交通之要,既是山东的北大门,又是京津南大门,有着“南北借力、东西逢源”的地缘优势,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

  德州之名源于德水,而德水为古黄河别名。由于黄河历史泛滥不断,秦始皇二十六年更河名为德水,以为水德之瑞。汉置安德县,意在“以其德水安澜耳”。隋开皇三年,改安德为德州。

  早在龙山文化时期,德州就有人类居住,迄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4000多年前,禹疏九河,其中有五条河流在德州境内。大禹治水的故事在德州大地上流传深远,也塑造了德州人顽强朴实的性格特征。

  而南北流淌的古运河,则带给了德州人浓重的商业文明与现代传承。随着隋代大运河的开通,德州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水陆码头与商业重镇。唐、宋、明、清时期,既为交通、军事要冲,又是著名商埠。

  据老船工们讲,明清两代,运河上来往船只络绎不绝,船工号子此起彼伏,打蓬、拉纤、摇橹、撑篙各种号子声响彻云霄,形成了“南来北往船如梭,处处欣闻号子歌”的热闹景象。有名的武城运河船工号子,就是在这运河上被船工们世代传承,唱响起来的。

  “两河文化”的烙印深深留在了德州人的文化性格当中,德州地域文化呈现出兼容性、开放性、融合性的特征。德州人历来厚重淳扑又慷慨仗义,温和诚实而不排外,有着齐鲁文化的质朴厚重和燕赵文化的慷慨豪放。

  自古德州商人,买卖争分文。“漫天要价,摸地还钱”,是至今流传在德州城乡的一句耐人寻味的口头语。当时,有句顺口溜这样描绘德州人:“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外商到州城,一精也不精”。这也道出了德州与其他山东人不同的商业品性。

  运河的开通,使这里留下了无数重量级历史人物的足迹。仅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就屡次南巡,几度驻足德州。明清时期,德州为全国33个工商业大城市和重要的对外商埠之一,出现了工商繁荣、客商云集、货物山积、交易繁盛的景象。

  在历史上,德州名人辈出,从夏朝有穷部落长后羿,到春秋时齐国政治家晏婴,战国时赵国军事家廉颇,汉代政治家、思想家董仲舒,文学家东方朔,三国时蜀汉皇帝刘备等,都出生或活动在德州。特别是董仲舒倡导确立的儒家独尊局面,奠定了古代中国社会推尊儒学、崇奉孔圣的传统,而齐鲁文化也由地域文化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

  在德州,黄河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大禹文化、儒家文化根深蒂固。境内现有禹王亭、全国最大的秦汉墓群、东方朔画赞碑、董子读书台、苏禄王墓等众多历史古迹。2004年“全国首届禹城大禹文化研讨会”在禹城召开,与会的72名专家学者,达成了禹城是大禹治水“导河入海”功成名就之地的共识。

  本刊稿件均由记者吕福明采写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