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合”让云南文化产业活力四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9 07:18 来源: 经济日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傣族园里,有一条200多米长的村寨旅游线路。这是一条由西双版纳傣族园有限公司投资改造的“文化路”,路两边分布着向游客展示傣族泼水节、贝叶经、傣锦、象脚鼓、章哈、召树屯与喃木诺娜爱情故事、慢轮制陶等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点。走进街区,纺线车嗡嗡作响、葫芦丝曲清幽入耳,24位老人向游客展示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傣族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域,是云南众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项目中的一个。2010年年初,云南提出文化与旅游、文化与企业、文化与科技“三结合”的思路,重点培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会展、演艺、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旅游、体育、文化休闲娱乐、珠宝文化、茶文化等10大特色主导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让云南民族文化产业活力四射。
企业与文化结合增活力
云南丰富的旅游和文化资源,让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有着广阔的前景。云南省主要旅游景区先后打造了以市场为主导的文化旅游专场演出,《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梦幻腾冲》、《丽水金沙》、《印象丽江》、《蝴蝶之梦》等优秀文化产品与旅游业结合,赢得了观众,提升了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延伸了产业链条。
《印象丽江》演出项目称得上是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结合的成功典范。2006年11月,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整体收购了原丽江市印象丽江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股权,新成立了丽江玉龙雪山印象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通过不懈努力,《印象丽江》演出项目从亏损逐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截至2011年9月30日,实现收入1.7亿元。2010年,该项目被文化部、国家旅游局授予“首届中国文化旅游发展贡献奖”。
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品牌
聂耳音乐周以高昂的爱国热情感染广大听众,《云南的响声》用纯粹的民族艺术再创票房奇迹,《金凤花开》等影视佳作持续占据央视强档……全国数亿观众一次次听到了云南发出的“响声”,文化品牌的力量让民族文化大省再展风采。云南努力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品牌优势,培育和打造以云南民族文化为核心的4大世界性文化品牌,即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旅游文化、生态文化的“香格里拉品牌”,蕴含深厚历史文化的“茶马古道品牌”,具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精品系列,包含文学、影视、音乐、舞蹈等文学艺术门类的“七彩云南品牌”,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和先进文化内涵的“聂耳音乐品牌”。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云南文化演出的品牌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今年年初,由云南文投集团及其下属企业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打造的大型杂技情景剧《雨林童话》,在法国进行了为期4个半月的巡演,门票收入达1000万欧元。这是该省杂技团有限公司首次与国际演出公司合作,独立组团进入欧洲主流杂技市场,从而成为云南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又一成功范例。
民营文化企业异军突起
在文化与企业结合的过程中,民营文化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云南映像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丽江丽水金沙演艺有限公司、云南中天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柏联和顺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民营骨干文化企业,成为该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云南采取放宽准入、政策扶持、改善服务等措施,促进民营文化企业快速发展。此外,云南省还初步培育了一批文化市场,形成了以瑞丽、腾冲和昆明等为中心的珠宝玉石市场,以鹤庆新华村、剑川、建水等为中心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市场,以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昆明等为中心的茶文化产业市场。
通过市场锤炼,云南打造出一批能够带动千家万户致富的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群,培养了一批文化企业群体,初步形成了文化市场体系。据统计,云南在各级登记注册的民营文化产业企业约17000户,占该省文化企业的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