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化解欧元区危机须外部纾困与内生动力兼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9 15:50 来源: 商务部网站

  14日金融时报发表了该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文章,认为单凭外在资金救助及本国财政紧缩只能从表面上被动削减危机发生程度,从根本上化解危机应标本兼治。文章概要如下:

  一、危机带来的影响。这场危机已不再是区域性难题,而是全球金融危机的“震中”,而这场余震的破坏力可能要超过“初震”,其发展演变趋势为:从一场金融危机到主权信用危机,再到一场政治影响不可预知的欧洲一体化计划危机。

  在危机影响下市场担忧情绪不断加剧,欧元区主权信誉最高的大国——法国和德国——的信用违约互换(CDS)价格都已开始上涨。其中,德国CDS的价格竟已略高于英国CDS。这已反映出,纾困欧元区弱国的行动可能让其它国家背上过于沉重的负担。

  二、当前救助措施困难重重

  按照全球政策制定者和评论人士的广泛共识,欧元区眼下必须采取如下措施:将陷入困境的国家区划分为面临偿债能力危机的国家和面临流动性危机的国家;对前者的债务进行重组,向后者提供无限量、但为临时性的资金支持;在完成了压力测试之后,对银行业进行资本重组,重组资金或可来自各国国库,或可来自欧洲金融稳定安排(EFSF)。

  但执行上述一揽子方案,将面临以下困难:一是达到(甚至很有可能超越)欧元区政府间政策制定能力的极限,如法国政府现在就仍不愿认同本国银行业需要充实资本的观点,德国为确保欧元区正常运转,将要面临自身偿债能力受到威胁的风险;二是欧洲央行(ECB)不愿在任何情况下都确保成员国主权债务市场的流动性,因为这么做与德国央行(Bundesbank)的理念背道而驰;三是救助不负责任的成员国好比填补无底洞,最终拖垮欧元,就像上世纪90年代卢布区崩溃那样。

  三、建议解决方案

  文章指出,本质上这场危机与其说是一场财政危机,不如说是一场源于金融业不当行为和欧元区国家间竞争力差距不断扩大的国际收支危机。从危机爆发前各国财政状况看,并非每个陷入困境的国家都象希腊那样采取了不负责任的财政政策。爱尔兰和西班牙当时则是处在财政盈余状态,其公共债务净值也可忽略不计:2006年,爱尔兰公共债务净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2%,西班牙为31%,都远低于法国的60%和德国的53%。即便是葡萄牙,其公共债务净值与GDP之比也不过为59%。

  然而脆弱的国家有个共同点:都依赖外国贷款为本国私人部门或政府部门的赤字融资(见图表)。如果外部融资枯竭,经济就会收缩。在私人部门借债的国家(比如爱尔兰和西班牙),资产泡沫的破灭导致财政赤字大幅提高。在公共部门借债的国家(比如希腊),财政赤字的增幅则更高。融资与衰退相伴已成为当前实施救助舒困计划面临的普遍现象。如果只是为缺乏竞争力的经济体提供无限量融资,那这就称不上是什么解决办法,反而是在削弱甚至毁掉自身经济调整的动机。

  借鉴爱尔兰成功经验:推行经济调整,实现单位劳动力成本大幅下降,使本国经济对外收支状况显著改善。欧元区面临的严峻挑战与机遇在于,要让来自外部的危机救助与内生的经济调整相辅相成。融资和调整缺一不可。除非实现这两者的艰难结合,否则当前的救助治标不治本。(冯春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