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上村危情: 一群债权人的自救邓雄鹰;乔加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0 09:1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本报记者 邓雄鹰 乔加伟 温州报道
10月17日上午,温州龙湾永上村刚刚从一片惊惶中平静下来。这个2010年人均收入不到9500元的移民村,249户人家中就有60余户人家参与了民间借贷。此次爆发的温州民间借贷崩盘危机,他们也没有幸免。
因为,此次陷入资金链危机的蓝天大药房的借贷资金不少就来自这个村子。现在,村民们正在想方设法帮助蓝天大药房自救。
永上村的遭遇在温州并不是个案,这个以温州模式闻名全国的浙江经济中心之一,正因多家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而经受着煎熬。
四分之一家庭放贷
张宁(化名)是永上村民之一。他曾以2分月息借贷数万元资金给一个做实业的朋友,成功收回本息。今年4月,他又以2分多的月息借给了蓝天大药房老板钟茂进20余万元,这几乎是他所有的家当。但还没来得及拿回利息,便传来了蓝天大药房资金链断裂的消息。
有同样遭遇的不止张宁,据初步统计,他所在的贫困移民村,249户人家中有四分之一参与了民间借贷。永上村由温州市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的移民组成,一些人丢掉了原来的工作,许多年轻人出门打工,长者则留守在家。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和出租房屋获得收入,2010年人均收入不足9500元。
温州的高物价让移民们难以承受。百米之遥的一幢幢商品住宅,卖价高达1万多元/平米,村里的安置房租金却很低,十多平米的单间一个月租金只有200多元。
将自有资金放贷出去获得一个月两分五的利息,对村民来说,不仅是利益使然,也是生活所需。
在借贷过程中,他们少则出借数千元,多则数十万元,借贷月息由几年前的1分至1分5增至现在的2分至2分5。如此算来,如果以月息2分5出借10万元,一年可以获得年利3万元,远远超过该村2010年人均收入。
债转股自救
在永上村民的出借名单中,蓝天大药房老板钟茂进是个重要人物。
“钟为人和善,没什么恶习,他老婆经常来村里药房坐诊。”村主任老杨说,钟也是泰顺移民,在这个村子住了八九年,村子里不少人看着他的事业发展壮大起来。
多位村民介绍,由于钟多年来都很守信,一些村民甚至高息找亲戚朋友借钱或者抵押房产放贷给他,以赚取利息差价。一些老人偷偷把钱交给他打理,甚至没有签署任何书面协议,只有口头约定。
永上村危情:一群债权人的自救
噩耗是突然传来的。9月初的一天,十位村民被钟茂进约到了温州一个宾馆里谈事情。很快,几乎所有与蓝天有债权关系的村民都通过这种方式得知:“药房资金很紧张,可能不能按时偿还本息了。”
一位在场的债权人形容,听到这个消息,有些人当场就哭了出来,有人挥着拳头要来揍钟茂进。
包伟也是债权人之一,他经营着一家管理公司,对企业生态比其他村民更清楚。在他眼里,钟是个“很划不来的老实人”,不嫖不赌,但就是在管理和用人上不那么精明。
“而且,就算把他打伤了,又有什么用?”包伟反问。在他和其他几位债权人的倡导下,绝大多数的村民们接受了“债转股”、和钟一起自救的方案。
村民们指望,先以债换股分组入股蓝天,以后有资金了再分期退股,此外,也可以通过转让药房获得一部分补偿金。“从现在开始,大家就不要想利息的问题了。”包伟说。
10月12日,现身记者面前的钟茂进穿着一件簇新的格子衫,理了头发,眼袋很深,也还精神。钟茂进说,自己现在是一无所有,对于一些债权人感觉非常愧疚。
此前,当村民们齐心将遭到其他债主软禁的钟茂进接回村庄时,有人形容钟“不吃饭,几近崩溃”。为了安抚他,甚至有村民炖了补品给钟喝。
蓝天公司已成立了由债权人组成的清算筹备小组,分六步进行清算。在清算小组看来,蓝天有很好的基础,经营3年来拥有了28家门店,在温州当地已打响了名号,资金断裂之前,一度有6家门店获批医保定点单位。
“这些都是难以计算的无形资产。”老杨告诉记者,在前阵子风头最紧的时候,也有人希望出价以2000万元盘下蓝天。
“如果运转得好,到明年初,村民们应该能拿回一部分投资款。”一位债权人说,这个信念让村民暂时安下心来。
民间资金“迷途”
村民们看似稳妥的“钱生钱”生意,却进入可能血本无归的迷途。
“外面说我们放贷,但你看下温州是我们一个村在放吗,手里面的钱不拿来放贷,就得贬值。”永上一位个体户对记者表示。村民放贷可能是温州天量民间借贷资金趋利炒作中最为被动和薄弱的一环。
一家给信泰集团做过配件的金属制品企业董事长吴旭升对记者称:“在温州,拿自己钱放贷的是被看做最没本事,风险也最大的。”他笑称,自己做电器科技和合金制造,怎么也算是半个高科技。“公司员工过百,但这几年下来所赚的利润也只和太太炒房差不多”。
在9月11日温州瑞安举行的中小企业协会成立大会上,多位中小企业主向记者坦言,做实业艰难:招工难、原材料涨价、税收沉重、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等。
比如,温州乐清工业用地价格极高,厂房要200万-300万/亩。“靠炒工业用地赚钱比有的企业利润还要高。”吴旭升称,企业有富余资金自然选择炒地皮。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记者称,温州民间借贷已达1200亿,仅有35%流入实体经济产业,较2004年逾90%的比例大为下降。其余资金或是进入房地产行业,或是在非正规的金融中介之间流转。
中金公司研报分析,假设全国民间借贷额增速与温州同期相同,估计中国民间借贷余额在2011 年中期同比增长38%至3.8 万亿元,占中国影子银行体系总规模约33%,相当于银行总贷款的7%。
民间借贷阳光化呼声日渐高涨。夏斌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温州今天的问题,恰与金融机构布局、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领域遭遇“玻璃门”、“弹簧门”因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