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蓝海林:这年头做实业真不容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0 15:00 来源: 金羊网-羊城晚报

  系列访谈1

  编者按

  向实业致敬!这是正在进行的第八届”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评选的主题。

  短短五字,意蕴深藏:在通货膨胀、银根紧缩、成本上升以及欧美市场复苏乏力等重重困局下,实业求存步步惊心!在逃离实体经济成风、炒房炒金炒矿等投机大潮汹涌之际,抵挡住诱惑、守护创业理想殊为不易。

  营商难,实业最难!为此,我们请来了专家学者、行业风云人物,希望以他们的智慧和亲历,切身地为我们呈现实业家的艰辛、他们为坚守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可资借鉴的经验,并以此向实业致敬!

  资金链断裂、企业升级出现瓶颈、国际经济复苏无力、欧债美债风波不断……在如此复杂而困顿的环境中,“实业”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现在的实业家,可谓是理想、执著而又冒着点傻气的人,”有“广东社会科学家”之称的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企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蓝海林出席2011年“广东十大风云人物”评选仪式上,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向实业致敬,就是要充分理解他们的困难,推动政府改革来解决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问题。”

  但是,社会需要实业。

  蓝海林话锋一转:“实业家在转型升级中举足轻重,转型的重点在提高企业的效率方面,而升级则是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但是,无论是转型还是升级,都是来自企业家内部的推动,而不是单靠政府的推动,企业必须找出自己行业的空间才能真正地实现转型升级。”

  寒冬出现,不少企业家担忧:这是一个比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时更冷的冬天。蓝海林坦言:“实业家不容易,而且明年上半年的情况可能更糟糕,现在做实业是一种难得的行为,几乎是不理性的行为。”

  “做实业太苦”

  羊城晚报:很多企业家都在喊“做实业太苦”,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蓝海林:前段时间,我也“跨界”采访了不少广东企业家,感触很深。中国房地产行业盈利过高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最大的威胁。现在没有进入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家都在被人耻笑;而多数已经进入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家“小试牛刀”之后的感受是“做二十年制造行业的回报还不如做一个房地产项目”。

  羊城晚报:也是因为做实业苦,我们现在发现某些地方出现了“空心化”的现象,并开始严重起来,对于这种情况,您是怎么看待的?

  蓝海林: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空心化”是好还是不好。如果搬走了厂房,留下了研发,留下了总部,也是好的事情。关键就是看是否能填满“空”了的部分。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环境确实不好,而且转型升级的时间太紧迫了。

  “让广东变成最开放但是准入门槛最高的市场”

  羊城晚报:目前现状已如此,请问蓝教授有何建言?

  蓝海林:在加快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究竟应该如何处理速度和质量、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这是全国在加快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从理论上说,如果政府能够加速淘汰那些低质量、低技术、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那么必然会更好地推动企业关注质量、创新、节能、减排,也就是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难以否认的现实是,在现行体制下,各级政府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追求使他们更愿意采取优惠或者扶持措施,而不愿意采取限制或者惩罚性措施;更愿意先保规模、速度,而不愿意讲质量、效益和节能减排。

  羊城晚报:针对广东本身而言,我们有改变这样现状的方法吗?

  蓝海林: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政府敢不敢和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控制经济增长的速度,换取经济增长的质量、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

  广东作为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大省,继续与内地省份比经济增长速度没有优势。相反,与内地省份比经济增长的质量、产业升级和改善环境才有优势。

  因此,广东省应该在全省范围内提高竞争力弱、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大和资源浪费大的企业进入广东的障碍,将有效的政策资源和优惠政策集中使用于吸引高新技术企业上;应该减少对竞争力弱、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大、资源浪费大等企业的保护,促进这些企业的搬迁和退出。

  转型升级就是优胜劣汰,就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要让广东变成最开放但是准入门槛最高的市场。

  羊城晚报记者 李晓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