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暗河潜行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1 01:3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白浪

  “北国胜景独一处,鬼斧神工太子洞”。去东北游览,朋友向我们力荐本溪水洞,说是既然到了沈阳,本溪不可不去。

  水洞位于本溪市东部35公里的太子河畔。远远望去,但见水洞口大若城瓮,伏于峭壁下。洞口坐南朝北,洞口高16米,宽25米,呈半月形。

  进入洞口,一个高、宽各20米,长50米的大型溶洞呈现在眼前,它宛若一个迎客厅,据说可容纳千人聚会。洞内分水、旱两洞。大厅右侧是一个约300米长的旱洞。洞穴深邃宽阔,高低错落有致,洞中有洞,曲折迷离。洞顶和岩壁钟乳石多沿裂隙成群发育,呈现各式物象,不事雕凿,自然成趣,宛若龙宫仙境。

  从大厅正面护岸石阶走下,通过长廊到达水洞的码头。这是一个千余平方米的水面,在五彩灯光的辉映下,山中的游船,洞中的石景倒映其间。游客则穿上工作人员准备的羽绒大衣登上了游船。

  据导游介绍,水洞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长的可乘船游览的地下暗河,全长5800米,已向游客开放的约2800米。洞内水流经年流淌不竭,平均每昼夜流量达5000万立方米,水量之充沛,迄今为止,为全国之最。电瓶游船荡开碧波,我们开始了地下暗河之旅。游船缓缓沿着暗河前行。水流或深或浅,或急或缓;据说最深处达7米,最浅处仅80厘米,山洞时高时低,时宽时窄,河道曲折蜿蜒,分“三峡”、“七宫”、“九弯”,故有“九曲银河”之称。洞中的石笋、石柱、石幔,有似出鞘的利剑,有如倒悬的金钟,两岸钟乳林立,石笋如画。

  一道道不解之谜在我脑海萌生:悠悠长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暗河水从何而来,流往何处?未开发的3000米暗河究竟是怎样一种景象?

  据记载,远在五亿七千万年前,本溪水洞曾是一片汪洋大海,这时期气候温暖,大量石笋类、腕足类、腹足类、梯虫类动物繁殖衍生,但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变化中,各种群为顺应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各自演化,其躯壳在海水淘洗和磨蚀之下不断下沉,沉积为不同类型的生物碳酸盐和化碳酸盐。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水退去,这片石灰岩便缓慢地从海水中抬升为陆地。其中一小片石灰岩遭遇了强大外力的挤压和溶蚀,日积月累,经过亿万年的演变,发育成今天的水洞。

  从洞顶向下成长的、呈钟乳状或圆锥状的次生化学沉积物,称为“石钟乳”,在地面从下往上长成笋状的次生化学沉积物,称为石笋,石钟乳与石笋上下连接起来为石柱,在侧壁上形成的状如帷幕一样的称为石幔。而正是这些次生化学沉积物,以奇异的形态呈现于世界。

  据说,暗河之水来源于洞头岩壁渗流喷涌,经暗河后再由溶洞注入大河。这便是“没头没尾”的水道的神奇之处。本溪水洞自1981年正式开发,1983年对外开放后,已接待了国内外数百万游客。

  为探明未开发的3000米暗河,景区管理处请来了具有世界级丰富洞穴潜水经验的法国探险队。

  4名世界顶级洞穴潜水员依靠最先进设备进行探测,历时半个月,前行了680米。据潜水员拍摄的录像资料分析,已开发的2800米水洞和尚未开发的3000米的暗河之间存在一块巨大的岩石,它将暗河分割成前后两段。暗河的水从岩石的两侧细缝中穿过。以岩石为界,暗河的两侧景色迥然相异。前段即我们已游览的暗河两岸钟乳石林立、石笋如画;而后段暗河钟乳石甚为稀少,不过暗河两侧岩石光怪陆离,绚丽异常。洞内景色甚为壮观,让4名世界级洞穴潜水员过目难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