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泛长三角”共建开发区渐成规模孙小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1 09:1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泛长三角”共建开发区渐成规模孙小林

  本报记者 孙小林 江苏、上海报道

  “上海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周边地区,江浙兴,上海荣,上海要主动运用自身影响力辐射周边城市。”在10月20日的江苏南通港口洽谈会期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延照表示,上海与其它省市要“以经济园区和工业园区为合作载体”,“把产业合作纳入多层次合作,分工协作”。

  刚出台不久的《上海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十二五”规划》就明确指出要“支持本市各区(县)、各类园区和企业(集团)采取多种形式,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探索共建产业园区”。

  如今,仅上海与南通共建的园区就高达6个,而上海方面将继续加大这方面步伐。

  事实上,“泛长三角”内部互相共建开发园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据本报不完全统计,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四地内部共同建设了超过20家合作园区,且园区规划面积都相当可观。

  加大园区共建力度

  2011年上海城投在江苏启东设立了江海产业园,这是继上海外高桥、杨浦区、市北高新、宝钢集团、张江之后在南通设立的又一个合作共建园区。

  上海城投副总经理刘强表示,这一做法能够有效地避免错位竞争,并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共同发展。

  胡延照认为,上海主要不是单靠自身发展,主要力量在于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于它能够海纳百川,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平台,为周边发展获得新的动力。

  “所以上海的发展与南通的发展是互补的,水涨船高的,绝不是水落石出的关系。”胡延照表示,显然,这种关系同样适用于上海与周边其他城市。

  原上海市社科院院长王荣华也认为,“上海作为龙头要有脖子,脖子不硬头也抬不起来”,因此“期望上海要把一般的制造业放出来,上海可以集中发展高端的服务业”。

  “形成合力,找到共同的利益交汇点,不是我上来把你吃掉,这个思路是不对的,这样可以走出一条广阔发展之路。”王荣华这样形容共建园区这种合作模式。

  以上海市闸北区和南通共建的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为例,据闸北区副区长胡卫国在会议上透露,尽管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引资“40多亿元”。

  共建园区渐成气候,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上海目前在江苏苏中、苏北,包括与南通、盐城等地共同建设了11个合作园区。

  而在整个“泛长三角”区域,上海与浙江、安徽、江苏等等各地共建的开发区数量更是不少。

  合理解决利益分配机制

  不仅上海,在“泛长三角”区域的沿海地区,都在与该区域的欠发达城市,加大了共建园区的力度。

  浙江嘉兴科技城管委会主任孙旭阳向本报记者透露,嘉兴科技城也想和安徽等地进行合作。

  对于嘉兴科技城而言,部分产业的确需要转移到内地,以发挥自身的研发等优势,而和其他地区共建园区能有效地实现双赢,解决了自身园区内的企业扩张的土地需求,保护了自身产业的快速发展,维护了自身在财税等各方面的利益。

  承接地也很热情。据了解,安徽省政府就准备牵头成立高规格的园区共建工作推进小组。

  资料显示,目前上海漕河泾开发区、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无锡国家高新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宝钢集团、上海电气集团、华谊集团等40家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已经成立了“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

  相对于以往简单的招商引资模式而言,这种模式双方都非常欢迎。

  以2009年开始共建的苏通科技产业园为例,这个由苏州工业园区和南通方面共建的园区,刚刚完成“九通一平”就吸引了10个投资超过一亿美元的项目。一旦项目投产将为苏州和南通都带来巨大的好处,双方都可以得到各自的“利益”。

  该开发公司苏州方面占比51%,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占比39%,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则以科技园占用的农场土地入股,占比10%。

  而相对应的收益则按照这个比例进行分成,由于苏通科技产业园地理位置较好,这个合作显然盈利性很高。

  不过,合作共建开发区建设前期投入很大,并非每个园区共建都采取这种合作方式。据记者了解,目前合作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股份合作模式,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设立共建园,交由合作双方成立的合资股份公司管理,收益按照双方股本比例分成;二是建设生产基地模式,园区合作采取“总部经济、异地生产、统一经营”的方式,生产基地转移至异地工业园区;三是管理与品牌输出模式。

  目前,上海和江苏的合作多数是第一种和第三种。以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为例,南通方面出让土地,交由市北高新运营,市北高新专门派出了一个数十人的管理团队。

  据本报了解,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对于“泛长三角”共建园区非常支持,既实现了相对发达地区的扩张,也解决了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问题,更主要的是打消了相对发达地区以往对于产业转移可能带来的税源流失的担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