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不能再做“飞奔的大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4 05:57 来源: 中国经济网今年以来,对于中国经济增速的探讨是最热的话题之一,各界围绕软硬着陆争得面红耳赤。
毫无疑问,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是我们化解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较为有效的方法。比如在2001-2010年,中国经济迎来了货真价实的“黄金十年”,年均GDP同比增速达10.48%。
在这十年里,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服务业比重不断提升,就业渠道拓宽使8%的GDP增速是就业底线的判断作古。巨额外储和个人财富的增加为中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条件。
在这十年里,极具代表性的是“十一五”时期。先从经济总量上看。2008年,GDP总额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GDP达到39798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的18万亿增长69.9%,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现在,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将中国这个位居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新兴经济体称为“大象”。
再来看“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增速。2006年GDP增长12.7%,2007年加速到14.2%,增速仅次于改革开放后最高的1984年。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影响,GDP增速陡然回落到9.6%。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国家迅速出台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经济增速在世界各国中实现率先回升,2009年GDP增长9.2%,与世界经济下降0.6%形成鲜明对照。2010年经济增长进一步回升到10.3%,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国家的平均增速。
这五年,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国际危机冲击和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化解来自国内的能源资源发展瓶颈问题。尽管如此,这一时期我国GDP年均实际增长仍达到了11.2%,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
这五年,中国经济就是一头飞奔的“大象”。
我们知道,“大象”的步伐雄健、有力,一步一个脚印。已经成为“大象”的中国还能保持年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飞奔吗?
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目前,中国面临经济和社会多重考验:一是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低效益的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迫在眉睫;二是劳动力将由过剩转向短缺;三是国内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社会矛盾和摩擦在经济和社会转型中更加突出。
经济增速飞奔需要相应的投资、消费、净出口增速。近十年“三驾马车”同比增速平均分别达20%、14%和21%,近两年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更是达95%和55%。目前,在经济刺激政策逐步退出后,投资与净出口的增速明显降了下来,而消费的增长则需要在收入、社会保障、房价等方面突破发展瓶颈。
同时,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通胀和货币政策成本成为经济波动的最大推手。“十一五”是我国经济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的五年,GDP增速最高达到14.2%,最低达到9.2%,经济发展受各方的影响显著增强。近年来,流动性大量输入导致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加,央行为化解这种压力就不得不进行外汇占款对冲,这个过程中难免误伤经济。
再加上经济快速增长需要加速刺激需求,这让经济结构之间的矛盾愈来愈严重。
还记得今年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网民在线交流时明确表示,“我们绝不能再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高速增长、盲目铺摊子,那样就会造成产能过剩,环境资源压力加大,经济发展不可持续。”
了解了这些,上面问题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面对持续高速增长带来的巨大政策、环境、社会成本,中国经济这个“大象”已经不能再继续飞奔了,需要将速度降下来并调整一下节奏。“十二五”时期GDP增长目标已调低至7%,GDP单位能耗也要降低16%-17%。
从已经过去的几个季度看,中国经济实现了平稳降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9.8%,今年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
从上面这些数字看,中国经济这个“大象”飞奔的速度已经慢慢降了下来。这不但为经济“转方式、调结构”赢得了空间,也为解决各种经济、社会矛盾提供了时间。中国经济发展也由此进入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