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八种创新模式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4 09:46 来源: 商务部网站“风险补偿”模式
通过政策引导,积极发挥银行小企业贷款的主渠道作用。我省于2005年就制定了《浙江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试行办法》,充分发挥地方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和导向作用,积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政策实施7年来,已累计发放风险补偿资金2亿元,以此撬动银行小企业新增贷款698亿元。
今年,省中小企业局又联合省银监部门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全省银行金融业机构完善机制,创新产品。今年初,全省金融机构在信贷总规模内单列小企业信贷计划,对小企业业务单独考核、单独核算、单独配置资源,确保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引导推动小企业专营机构规范发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新设或改造部分支行为小企业金融服务专业支行。
截至2010年末,全省已设立小企业专营机构580余家。至今年6月末,全省小企业贷款余额12939亿元,较今年初增加1092亿元,同比增长36.9%,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1.6个百分点。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41%,同比上升6.7个百分点,居全国首位,小企业贷款增量居全国第二位。
浙江是中小企业大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省各类中小企业总数已达310多万家。目前全省企业总数的99%、工业总量的96%、工业税收的85%、外贸出口的82%、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95%都来自中小企业。
今年1月至6月,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了12.06%、23.84%、17.18%和33.7%,尽管各项指标增幅有所回落,但总体处于正常的增长区间。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中小企业正处于国际经济波动、宏观政策趋紧、通货膨胀明显、要素制约加剧的外部环境,困难迭加,压力骤增,全省中小企业除了面临成本高、电力紧、用工荒、出口减等多重压力外,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巨大压力。面对困难,我省积极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八种融资模式,着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担保增信”模式
通过监管扶持,积极发挥融资性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增信作用。贯彻落实国家银监会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了《浙江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试行办法》,制定了《浙江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整顿方案》,历时半年多时间对全省1341家担保机构进行规范整顿,下决心淘汰了一批实力弱、业绩差、风险高、不规范的担保机构。
目前全省共有664家担保机构通过审核获得经营许可证。通过规范整顿,我省融资性担保行业整体形象得到明显改善,总体实力和业务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担保机构已累计为19.6万家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担保总额3112.2亿元。今年1月~6月份,全省担保机构共为2.3万户中小企业提供4.23万笔融资担保,合计担保总额450.4亿元,同比增长42%,平均每户担保金额为195.65万元,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资本对接”模式
通过举办“浙融会”,积极搭建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对接平台。我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突出表现是融资渠道单一,主要还是以银行信贷为主,间接融资占88%,直接融资只有12%,这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正好相反。
为改变现状,2010年10月初,我省举办了首届“中国·浙江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洽谈会”(简称“浙融会”),邀请国内外130多家知名PE机构、省内30多家金融机构、120多家融资服务机构与全省10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进行直接对接,取得很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活动举办近一年来,已有110多家国内外PE机构在浙投资,投资项目达430多个,投资总额超过60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我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在此基础上,今年10月23日~25日,我省举办第二届“浙融会”,通过开展“双千对接活动”:即1000家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国内外知名PE机构对接,1000个重点工业融资项目和产业集群项目与省内金融机构对接,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配置两种手段,积极搭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对接平台,推动成长型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提升发展。
“网络融资”模式
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全国首家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担保服务平台。中小企业融资难,核心问题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截至2010年底,我省110万家法人实体企业中,能在银行贷到款的只有10万家左右,90%以上的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被挡在银行信贷门槛之外。
今年以来,省中小企业局在建行省分行网络银行“速贷通”业务基础上,携手全球网,首次引入担保公司,共同搭建了集“政府、银行、网络、担保”为一体的全国首家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服务平台。该平台改变了传统信贷模式中企业一次次跑银行“点对点”对接的做法,企业只需点点鼠标就可完成网上贷款申请,实现与银行“点对面”对接,从审批到放贷控制在10天左右,而原来则需1个月,被中小企业形容为“贷款像网购一样便捷”。现在每天都有1000多家中小企业网上申请融资,相当于全省所有金融机构一天申请量的总和。
截至7月底,通过该平台申请贷款的客户数量累计达7255家,成功获贷企业达到3598家,审贷成功率达49.6%。特别是通过引入担保机构,为小企业提供增信服务,让一批以传统方式贷款无门的小企业迈进了准入门槛。该平台自今年2月28日运行以来,已累计放贷117亿元,不良率仅0.48%,远低于传统银行信贷0.9%的不良率。预计到今年底,该平台可为1万家中小企业实现网上融资,融资总额将突破200亿元。高端声音
通过培育扶持,推动中小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2008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加大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力度,积极推动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商业模式新,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2010年,省中小企业局又与美国纳斯达克证券所签署战略框架协议,积极推动浙江中小企业赴境外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的中小企业通过增发、配股、公司债等形式实施再融资,不断扩大融资规模,形成了证券市场的“浙江板块”。
截至今年8月末,全省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已达266家,其中境内上市企业224家,市值超过1.3万亿元,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关联企业实际控制社会优质资产2万亿元左右。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二、三位。今年前8个月,全省新增上市公司24家,IPO融资268.55亿元,14家上市公司再融资100.5亿元。
浙江银监局局长杨小苹
今年我局以经济转型升级为导向,在进一步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制度建设,强化差异化监管的同时,以绿色信贷、科技金融、现代服务业为切入点,着力推动银行业在服务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的转型升级。
以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体系建设为抓手,鼓励小企业专营机构延伸服务网点,对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允许其在年度机构规划基础上,在地级市以上城市增设一定数量的专营机构网点;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新设或改造部分支行为小企业金融服务专业支行。探索小企业金融服务“三率”监测,以全面、真实反映辖内银行业服务小企业的状况、问题,寻求进一步改进的路径。推进小企业信贷方式创新,在全辖指导银行业开展1000户小企业信用贷款试点。
同时,我局还将探索建立科学的小企业金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改进和完善现行的银行业小企业金融服务评价模式,建立一套科学的、全面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扶持小企业发展的指标体系。
真心帮扶真情服务
我省四部门主要领导谈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省中小企业局领导
“四大建设”中,大平台是保障,大产业是基础,大项目是支撑,大企业是核心。如果我们把“四大建设”比作“造月工程”,那么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就是满天的星星,众星拱月,星罗棋布,既有“顶天立地”,又有“铺天盖地”,才能造就浙江经济的皓月当空。
美国硅谷的经验表明,他们的创业氛围、创业环境形成了。创业者只要有一个好的Idea(创意),就不愁没钱,哪怕是几万元钱注册的小公司,如果说前景描述得非常好,那就行。我们有一些小企业有很好的技术和市场,但由于银行现在的管理标准、管理体系,就把它封杀掉了,恰恰这些企业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要营造这样一种环境和氛围。
今年,为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我们将力推“四千工程”。首先,针对投融资方面存在的融资瓶颈问题,支持1000家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主要通过第二届“浙融会”这样的平台去推动。第二,针对“走出去”这个问题,推动1000家中小企业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有所斩获。第三,推动1000家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第四,为1000家企业提高管理素质提供条件和服务。
人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刘仁伍
首先,继续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尽最大努力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扶持力度。稳健的货币环境有利于“倒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因此,在控好总量的前提下,优化信贷结构是当务之急,中小企业信贷投入将优先满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产品有市场、有技术含量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资金需求。
其次,我省中小企业总数超过100万家,融资需求巨大,但融资渠道单一,对银行贷款依赖性过强,而直接融资是明显的“短腿”。因此,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才是当务之急。
此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结构调整功能,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也是必须的。一方面,可以考虑通过结构性减税来刺激民间经济增加有效供给,辅以积极的转移支付政策,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收益;另一方面,调整完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力度,以促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省金融办主任丁敏哲
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省级范围的区域性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更没有国家层次上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我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将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不到资、融不起资、融不好资的难题。
我省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建设,重点将形成六方面的优势和功能:一是进一步加大信贷资金的保障力度,使我省最终形成全国领先的中小企业放贷中心功能;二是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多元化资金支持和全方位金融服务,使我省最终形成全国领先的中小企业投资中心功能;三是进一步加大推动企业上市融资的力度,使我省最终形成全国领先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功能;四是进一步提高金融资源的集聚能力,使我省最终形成全国领先的中小金融机构集聚功能;五是进一步加大对金融创新的支持力度,使我省最终形成全国领先的中小企业金融创新功能;六是进一步提高金融产品定价的市场化水平,使我省最终形成全国领先的中小金融产品交易定价功能。
“专项贷款”模式
通过政银合作,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应急周转基金。利用地方政府的信用优势、承办银行的本土优势和业务优势,由地方财政出资,银行按照1:1的比例放大信用贷款倍数,有效快速支持和帮助部分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小企业融资解困。目前,全省已有26个市县政府与银行合作,开展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
如绍兴中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已覆盖全市,累计发贷51.2亿元,受益企业达2018家;嘉兴市已发放信用贷款16.6亿元;湖州市今年1月~6月累计向203户企业发放信用贷款4.2亿元,还开发了小企业信用贷款网上申报系统,以提高服务效率。义乌市政府率先设立了2亿元企业转贷应急资金,并制定了《企业转贷应急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有关操作程序。这一做法通过贷款风险救助,及时为中小企业资金周转解决燃眉之急,避免贷款企业及关联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也有效遏制民间高利率融资,得到了全省不少市县的效仿。
“债券融资”模式
通过抱团增信,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充分利用集合债、集合票据、集合信托等防御利率风险最有效最直接的融资工具,为成长型中小企业募集所需的中长期资金。2010年,省中小企业局实施“百亿中小企业集合债”工程,第一期“浙中小”集合债共129家企业入围,计划募集57亿元的3年期资金。
今年我省还相继推出诸暨市和义乌市两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为11家中小企业发行总额为8.05亿元集合票据,发行利率仅为4.67%。2008年9月,杭州市政府联合担保公司推出小企业集合信托债——“平湖秋月”首期项目,成为全国首个科技金融创新产品。之后,杭州市先后发行专门针对29家文化创意企业的3.2亿元集合信托债“宝石流霞”。
此外,我省首创的国开行成长贷款融资平台,通过担保机构“抱团增信”,设立了温州、台州等分平台,已累计为67批次1034家小企业发放贷款20.56亿元,真正使一批小企业获得了资金支持。
“融资总部”模式
通过打造“两个中心”,努力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中小企业“资金洼地”和“资本高地”。制定《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十二五”规划》,充分发挥浙江中小企业多、民间资本厚、诚信文化浓,以及距离(上海)金融中心近的综合优势,积极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金投资难并存的“两难”困境。
力争到2015年全省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比重达到25%以上,小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和全国平均水平;全省中小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350家以上,新增募集资金达到1200亿元以上,全省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达到20%以上,以加快推进浙江从中小企业数量大省向素质强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