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情况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5 10:16 来源: 商务部网站
一、南华县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现有的木本油料作物主要是核桃,是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县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1964年我县就被云南省确定为核桃基地县,2001年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第二批名特优经济林中国核桃之乡称号,2003年南华核桃通过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同时,还被云南省列为全省20个核桃产业发展重点县之一。“十一五”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我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提出了发展三大特色产业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核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有力地带动了加工产业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以核桃为主导产品的经济林发展格局。据林业部门统计,至2010年全县共有核桃种植面积79.95万亩,核桃产量达5216吨,产值1.61亿元,农业人口人均有核桃种植面积3.77亩,人均产值760元,核桃已成为我县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核桃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农户已有1554户,其中年收入超过20000元的农户494户,最高收入农户近70000元。
二、核桃加工业发展现状
核桃是我县能在国际国内市场颇具竞争力的农副产品之一,市场前景好。随着核桃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业也随之发展起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县委、政府提出了加快发展和培育核桃、野生菌、生态美食“三大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各级各部门通过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先后扶持和发展了以南华鸿发核桃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五顶山源山缘农产品加工公司、南华地禾农副产品公司以及沙桥镇王增、龙川镇殷文忠等一批专门从事核桃收购加工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无论是加工规模、加工技术还是结构层次都有了提高,为下一步提升发展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发展精深加工产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鸿发核桃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40吨/天的干果烘烤加工生产线从清洗到烘烤都采用机械,在州内属规模较大的生产线,和传统的煤炉烘干和自然风干相比,无论是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方面都有显著提高。2008年由南华鸿发核桃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牵头组织成立了南华县核桃产业协会,专门负责协调全县核桃种植加工技术培训及收购加工,现已发展会员47户,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发展路子,形成了“基地种植—工厂加工—产品开发—国际国内市场销售服务”的经营体系。核桃加工业的发展,对我县核桃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群众增收效果显著,已成为山区群众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我县核桃加工企业的产品主要以原生态果、核桃仁为主,南华鸿发核桃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新开发生产的五香果、漂白清香果已通过质监部门的QS认证,产品已开始试销往昆明、浙江等地的超市。
三、核桃加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加工业滞后,“重种植,轻加工”现象突出。目前,各地发展核桃产业积极性较高,相继采取了一些加快核桃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但更多的是强调种植问题,注重种植面积的扩大,对核桃加工业的发展关注不够。种植面积每年确实在快速增加势头较好,可是真正从事核桃生产加工特别是精神加工的企业不多,在现有的加工企业中,不仅产品单一,规模小,产量低,且附加值不高,产业链短,加工量的90%属初级加工产品,加工企业生产能力只能发挥一半,鸿发核桃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从2007年成立至今,每年收购加工的核桃平均1000吨左右,仅占全县核桃产量的五分之一,其他几户企业合计也只在1000吨,多少还是依靠外来客商收购。加工业滞后,难以充分发挥企业对核桃产业带动和支撑作用。
(二)市场宣传不到位,制约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目前,核桃深加工产品消费市场所占的份额在不断扩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前景广阔。但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人们消费的终端产品一般是干果,条件好一点的是核桃仁,而精制核桃油、核桃饮料、核桃片、核桃油胶囊等深加工产品不仅少,价格也很高,难以形成大众消费产品。目前市场价为:核桃原干果均价为30元/公斤,核桃炒果50元/公斤,核桃仁100元/公斤,核桃油150-500元/公斤。这些产品一时还难以被国内一般消费者接受,精制核桃原粉也是专为高级食品加工企业定制,市场还很小。从核桃深加工产品销售情况看,省内消费依然是少数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群消费为主。
(三)核桃加工企业发展受"三大瓶颈"制约。首先,受资金瓶颈制约。一是流动资金短缺,严重影响原料收购。核桃是季节性较强的产业,在每年的核桃上市期,加工企业要集中时间收购,每个企业需要上千万的流动资金。但是,企业受银行贷款规模的限制,加之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资金融入不足,“贷款难”、“难贷款”的矛盾比较突出;二是建设性投资不够。靠自有资金来滚动、发展困难较大、由于受加工能力、规模的限制,产量十分有限,订单生产都难以满足,要扩大规模,建设资金又难以落实到位。其次,受技术瓶颈的制约。许多加工企业的加工设备和加工技术手段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再次,受人才瓶颈的制约。核桃深加工产业属新型产业,目前普遍缺乏技术人才和外贸经营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开发和国内外市场的开拓。
(二)营销网络不完善,市场开拓不足。一是规模化经营没有形成,没有相应的市场营销措施;二是产品的附加值不高,没有真正做出大而强的名优品牌;三是企业各自为阵,互不联系,没有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处于无序竞争状态,而且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实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低。
四、对核桃深加工产业发展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发展核桃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目前我县核桃产品发展形势虽然较好,但核桃在国内外市场都基本处于卖原料的初级阶段,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核桃深加工发展滞后,缺乏一些叫得响的核桃产品品牌,这些严重制约了我县核桃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如果这样的状况不能尽快改变,要做大做强核桃产业的道路是漫长的,市场也是不稳定的。2009年由于受干旱影响,全省核桃产量减产,前期收购价格一路攀升,后期因国内大量进口美国核桃,导至核桃价格又大幅下跌,许多企业因产品库存较多亏损严重。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核桃产业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核桃深加工问题。一定要把核桃深加工的发展作为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树立以核桃深加工带动核桃产业向纵深发展的观念,加强指导核桃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真正培强做大我县核桃产业。
(二)进一步加强对核桃加工业工作的领导。象重视发展烟草、煤炭、啤酒产业一样重视核桃加工业的发展,从营造环境、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大力度,研究制定一整套推进核桃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办法,加快我县核桃加工业发展步伐。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了防止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根据我县核桃资源情况和各乡镇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核桃加工业发展规划。以现有加工企业为依托,进行有效整合,优化配置资源,扩大规模,择优扶强,分类指导。促使核桃深加工产业走规模化生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切实加大规划实施力度,使核桃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努力打造名优品牌。一方面,要进一步巩固现有的业务往来,通过他们的销售渠道和网络将我们的产品推出国门,变原料优势为商品优势;同时,要鼓励和引导现有的企业自营进出口权,自己组织产品出口,为国家创汇。另一方面,由政府出面协调,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进行核桃的精深加工,创造自己的名优品牌,将原料优势真正变为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
(五)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有助于发展的保障条件。一是县级各相关部门应加大核桃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帮助企业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二是扩大融资渠道,解除企业发展瓶颈。金融部门应根据核桃加工业发展的实力和优势,实现信贷资金的合理配置,在信贷结构上重点向核桃加工业倾斜;三是认真落实兑现好各项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加快企业人才培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加快我县核桃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当务之急必须尽快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企业家人才队伍。一是要率先构建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开发;二是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重点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素质的劳动者群体。
(七)加大宣传及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宣传,提高我县核桃知名度,打响“中国核桃之乡”的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有资金、有技术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到南华落户,置产兴县,充分利用其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加快我县核桃产业的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