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中资券商觅机出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5 12:08 来源: 财新网
【财新网】(特派香港记者 王端)毕马威中国的调查显示,中国颇具规模的证券公司已把目光投向业务扩张及海外上市的机会方面。毕马威中国合伙人廖润邦认为,目前海外金融市场仍然低迷,为中国买家带来估值优势,是走出去的最佳时机。
毕马威中国最新发表了2011年中国证券业年度调查报告,对内地106家证券公司进行研究。报告指出,受惠近期政策的改变,令证券公司可由传统业务扩展到新的收入来源,包括融资融券及资产管理业务,令该行业在2011年得以持续发展。
报告说,中国证券公司通过收购海外证券商及赴香港上市,借此到海外扩张。它们考虑H股上市,以此分散集资渠道,并为未来发展国际业务打好基础。
本月6日,中信证券(06030.HK/600030.SH)在香港挂牌上市,海通证券也有望在月底递交香港上市申请。海通证券香港的子公司——海通国际(00665.HK)早已通过收购大福证券,完成在香港的“借壳上市”。去年7月,国泰君安国际(01788.HK)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第一家成功在港交所IPO的内地券商子公司。
“越来越多的中国券商寻求海外上市,为配合海外扩张,过去12个月内有大批中国券商来港设立办事处。”廖润邦说。
数据显示,2006年共有10家中国券商获批在香港设立子公司,但到今年6月底,数目增加至23家。
与此同时,在2010年,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等8家券商增资香港子公司,而光大证券、长江证券等4家券商在香港设立子公司的申请也在2010年底获批。方正证券、财通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和齐鲁证券亦先后于今年4月至7月期间申请设立香港子公司。
不过,中国券商香港子公司,无论机制、人才、产品还是服务,仍与国际化水准有一定差距,而且大部分中国券商香港子公司业务模式单一,单纯依赖经纪业务或资产管理业务。
毕马威中国合伙人廖润邦指出,中国大型券商正在研究如何跟随客户群海外投资。它们的优势是拥有丰厚的资金,而海外公司则正在挣扎求存,因此可能成为被收购的对象。目前海外金融市场仍然低迷,为中国买家带来估值方面的优势,是走出去的最佳时机。
事实上,早在金融海啸期间,关于中资券商海外收购的猜想就没有停止过,当时有不少市场人士质疑,中国券商出海错过了最佳时机。
与此同时,毕马威报告也显示,海外金融机构也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中外合资券商数目也由2010年的9家,增加至今年6月的12家。国际板的有望推出,为它们提供了业务拓展的契机。
另一方面,调查指出,整个中国证券业的税前利润由2006年的346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1081亿元。来自证券经纪业务及承销活动的收入占总收入份额有所减少,资产管理业务和融资融券等收入则开始上升。
报告指出,国内券商业务结构正在趋于多元,服务正在展示差异,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竞争同质的情况在短期内可能难有根本改变。乐观看待证券业发展的同时,亦应冷静面对券商业务转型并非一蹴而就的现实。国内券商除了在资本实力、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信息系统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还应在人才、机制、品牌等软实力方面加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