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高"凸显 世界城市文化雄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6 07:2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建设世界城市,不仅是单纯的经济目标,更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
濡染岁月沧桑的红墙碧瓦,勾连市井生活的胡同小巷,侧耳可闻京剧的铿锵之韵,俯拾即是历史的层层风烟。近日,北京缤纷的文化图景中,再添歌喉的珠圆玉润:“中国三高”戴玉强、魏松、莫华伦全球巡演拉开序幕,折射出一个城市打造世界都市的文化雄心。
多年前,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同台放歌,成为音乐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中国三高”虽然难以复刻“世界三高”的经典,但这一组合无疑展现出了极大的文化自信。
这种自信的源泉,系于中国文化艺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系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系于国家实力和地位的提升、文化影响力的世界延展。电影票房突破百亿,孔子学院遍布四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城乡,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三高”的出现顺理成章。
在“中国三高”的诞生之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就业人口已达11.5万人,相比纽约的12万,伦敦的14万人,东京的15万,这一数字已接近世界城市水平。这一数字,与市民的“一刻钟文化圈”、世界第四的公共图书馆面积、350亿元的文化艺术品交易总量、30万家以上的文创企业一起,构成了北京打造世界城市在文化上的重要支撑和基本保证。
世界城市已成为北京官员话语体系中的高频词汇,无论是“具有世界影响力、聚集世界高端企业总部和人才的城市”的基本概念,还是“包括跨国企业总部基地、国际金融中心、全球产业中心、全球性信息中枢、交通运输枢纽”等要素内涵,文化都应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建设世界城市,不仅是单纯的经济目标,更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上世纪80年代预言:“我们正进入一个文化比任何时候更重要的时期。”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同样如此。通过文化的吸引、感召、同化获得认同感、亲近感和归属感,这是一个城市形成世界性影响力、产生世界性辐射力的关键。更何况,“口红效应”助推中国经济走出低谷,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GDP总量的2.75%,这都说明,文化不仅是软实力,也是发展硬指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十七届六中全会上规划的文化发展宏伟蓝图。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省份提出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目标。北京作为首善之区、作为文化中心,理应走在前列。“中国三高”将从北京出发开始世界巡演,而一个世界城市,同样需要踏上从“北京欢迎您”到“北京走向您”的漫漫征程。
(责任编辑:林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