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千呼万唤始出来 突围市场关键在规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6 07:44 来源: 通信信息报■本报记者 唐隆辉
10月20日,小米手机零售版正式向30万预订用户发货,首周保持每日1000台的供货量,未来两周供货量则分别递增为每日2000台和3000台,后续发货计划晚些时候公布。预订用户发货完毕后,将面向所有用户发售。
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小米手机横空出世,搅动了整个国产智能手机市场。但是,在市场群雄逐鹿的今天,小米手机应如何从中脱颖而出?对于性能与价格极具竞争力的小米手机而言,能否规模化推出成为其制胜的关键。
小米手机上市仍遭遇传言
小米手机总算走向了市场,但从雷军宣布的那一刻到真正上市的短短几个月内,可谓一波三折。伴随着雷军和他的这款被称为中国版“苹果”手机一起走向市场的,还有各种沸沸扬扬的传言。
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的小米手机此次终于正式迈开征战市场的步伐,但这步伐似乎又来得太过缓慢。鉴于缓慢的发货速度,不少“米粉”表示了焦急情绪,部分预订用户此前的极大热情也转化为极度不满,并对小米手机的产能产生了怀疑。
有网友认为,目前小米每天1000部左右的生产量更验证了小米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硬件已经定型,除了生产工艺,还可能是软件优化方面的,可能总体上还不能达到小米承诺的手机品质。
即便小米方面声称,这样的发货计划旨在精益求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打造精良的产品。但初出茅庐的小米毕竟不是苹果,市场等不得,用户也没有耐心去等待一个命运未卜的产品。
除了用户流失,小米手机性价比优势也将存疑。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在8月份公布的时候就卖机器的话,双核1.5GHz的机器比较空白,1999元确实性价比较高。但是,按照销售计划,大部分用户可能将只能在12月才能以1999元的价格买到小米手机。用半年前的价格买半年后的手机不划算,因为到了那时,许多其他知名品牌的手机价格也将下跌到一个合理范围,小米的性价比优势或许将消失殆尽。
遭遇各方夹击寻求突围路线
事实上,今年8月小米手机的高调问世除了获得市场关注外,更引来众多厂商的四面夹击。这种夹击不仅仅来自于推行相似硬件配置的中兴、华为。
在北京举办的华为云手机赏鉴会上,华为Honor首次亮相发布,而该机也因此前在微博(http://weibo.com)上“叫板”小米手机而备受关注。就在华为发布Honor的5天前,9月20日,中兴在北京发布了为移动推出全球首款TD-SCDMA+WCDMA的Android智能手机Skate——U960。硬件配置同样和小米手机接近,消息人士指出该款产品计划于10月前后上市。
纵观整个国产智能手机产业,中兴、华为、联想这样主流的智能手机厂商与电信运营商为伍,小米手机则以内容为导向走的是移动互联网的路线。号称“为发烧友定制”的小米手机本来面对的是一片特定用户群,但这样一来同样以“发烧友”为核心的魅族又不答应了,魅族新款手机MX将于年底发布。
其实在小米之前,阿里巴巴借云手机切入手机市场。接下来,百度、腾讯年内也将试水手机OS。手机制造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精密的行业,小米从其宣布问世的那天起就注定要遭受国内众多厂商来自软硬件各方的夹击,小米挑战不小。
实现规模化才是制胜关键
如此夹击态势下,小米手机该如何脱身?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指出,从目前小米手机的性能和价格上看,还是具有竞争力。但是“如果手机的规模上不去,这两个优势很快会消失,而这将成为小米手机潜在的风险。”
业内专家项立刚则表示,手机制造需要研发支撑,原材料采购能力,生产和营销渠道能力,售后服务支撑体系。他认为,小米手机缺乏经验,在原材料市场上缺乏话语权,“不能保证持续供货一切都是空谈。”
在雷军看来,小米公司当下最大的挑战,是“三种基因如何融合得更好”。所谓的“三种基因”,又基于雷军对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家成功公司的“铁人三项标准”:软件、硬件和移动互联网三种资源的高度匹配,且这种组合必须能在公司的最高层融合。
不过,目前小米的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之中。据小米内部人士透露,雷军曾在内部表示,“现在是一个培育市场,扩展用户基数的阶段,我们可能3、5年内都不盈利,目前首要任务是保证手机硬件不赔钱。”
未来承载雷军盈利模式空间的在于米聊,雷军要打造一个类似于手机QQ的平台,通过互联网服务来盈利。既然小米手机走的是互联网路线,互联网公司的思维就是,有了海量用户后,才有盈利空间。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规模化的用户,小米手机无法实现雷军的移动互联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