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形式主义 深圳弃权省农运会惹争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6 14:2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10月20日至28日,广东省第二届省农运会于江门举行,深圳决定弃权。对此,深圳农林渔业局方面解释称:自2004年“村改居”完成后,深圳已经没有农民,“我们不搞形式主义,所以不参加。”
深圳拒绝参加省农运会,这原本在深圳方面看来,可能觉得只是一件小事,但现在,这件小事因为它从未有过类似情况的特殊性,而变成了大家热议的大事。深圳拒绝参赛的目的是什么?深圳目前究竟还有没有农民?深圳弃权是出于经济考量还是拒绝形式主义?但深圳的做法,无疑是头一回有人向上级领导安排的比赛说不,可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深圳到底有没有“农民”
虽然深圳户籍的居民已经没有了农业户口,但据公开资料显示,深圳南山区蛇口一村还是纯渔民村,深圳原特区外地带仍有深圳户籍居民在种菜,深圳还有养殖等农业企业,更有4.15万亩基本农田。据组委会介绍,“村改居”后仍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也可报名参赛。所以,不少菜农、养殖户、从事种植的居民都有参赛资格。 ——据《新京报》
农运会的“户籍”门槛,既使以“没有农民”自居的深圳拒绝参加农运会,同时也意味着当地众多外来农民工兄弟将被堵于赛场门外。其实,像深圳一样,广东省的不少市县及其乡镇,虽然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已极其稀少,但仍带着农民身份的外来农民工数量都远远超过乃至数倍于本地户籍人口。相当多农民工已经长期务工于斯、生存于斯,繁衍生息出二代、三代的“新生代农民工”。如果把参加农运会当成农民工的一项体育运动权利,这支背井离乡的庞大队伍既不可能迢迢千里赶回各自家乡参赛,也没有资格参加广东省农运会,只能成为所有农运会的局外人和旁观者。——据《南方都市报》
是否参加“农运会”,应让农民说了算
无论是深圳以“不搞形式主义”开脱,还是农运会如深圳指责的那样“热衷”于形式主义,却都有意无意忽视了农民的意见。这样的“农运会”,能让农民满意吗?农民运动会的主体是农民,参不参加“农运会”理应由农民说了算。
深圳有关部门以“没有农民”为由不参加农运会,显然不靠谱。组委会已经介绍过,“村改居”后仍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也可报名参赛。深圳在否定“有农民”的背后,隐藏的是对农民意见的漠视与忽视。那些具有参赛资格的市民,在要不要参赛上最有发言权。因为其数量的稀少或身份的模糊,就不去征询他们的意见,不让他们自主决定本属于群体内部的事务,这显然不仅仅是包办的问题,而是对农民权利的不尊重。广东省第二届农运会的召开也过于仓促,同样表现出对农民意见的忽视。广东省农运会自首届举办后已搁置23年之久,其中必有原因。如今“梅开二度”,其各项支出、项目设置、组织方式,有没有征求农民的意见呢?如果有的话,深圳的农民也不至于“被代表”放弃参赛。——据《新京报》
去形式主义最关键
老百姓对于国内频繁的大型赛事,早已牢骚不断。像全运会、城运会乃至一些省运会,都劳民伤财。而且这些比赛还与我们老百姓几乎没有关联,都无一例外的成为官员们为了成绩而设立的平台。所以,深圳敢出来说不,给大家带头,这有着积极意义。
资料显示,广东省在1988年曾举办第一届广东农民运动会,但首届之后未能继续举办,经过23年的发展,在国家一再强调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背景下,广东省今年决定在江门市举办第二届省农运会。
深圳对农运会说不的一个理由是“深圳没有农民,所以不搞形式主义”———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我认为这并非无的放矢。根据以往经验,“形式主义”这个词用在体育赛事活动上时往往有很强的针对性,众所周知的“经验”是张尚武这位非大学生人士曾经参加过大运会。“经验”在暗示所有人,深圳只要愿意,哪怕没有“农民”,也能在“形式主义”上动动脑子,比如找出几个城里人假扮农民去参赛。但深圳不愿意这么去做,他们甚至还把潜规则明说了,并对此表示了不屑。——据《南方都市报》
给农民减负才会有真正的农运会
农民当然需要必要的体育运动和锻炼,但不需要一次任务式的运动会。为此,2008年第六届全国农运会曾作过改革,不设奖牌榜,也不公布参赛代表团的名次和金牌总数,以“淡化金牌意识,从源头上根治造假”。同时增设一些贴近农民生活、模拟农业技能的比赛,如插秧、抛秧、抗旱提水保苗赛跑、抢收粮食进仓比赛等。可是,运动会与农民还是两张皮,观者寥寥,广大农民并不关心。
农运会发展到今天,确实要进一步做到与时俱进,在不少农村呈现空心化,留守者多是“386199”部队(指妇女、儿童、老人),明天谁来种田都是个问题时,指望还有大量农民来积极参加运动会,可能也是勉为其难。如何把农运会办成农民的节日,不仅是组几支农民代表队参赛、完善比赛项目的问题。农民每天要应付繁重的农业劳动,并不需要再靠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与健强体魄,农民最需要的是“减负”,比如取消农业税之类就是对农民身心健康最好的关注,让农民看得起病,种得起田,让农民的孩子上学无忧。农民不再只为生计劳苦,他们才有可能参加各类健身活动,其健康水准才会提高。——据《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尹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