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欲“抢亲”上海家化家化内部担忧海航再玩“财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8 01:4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陈天翔
原本被市场广泛视为非平安莫属的上海家化集团100%股权,随着海航的加入,一切突然变得都不那么确定了。《第一财经日报》于昨日从权威渠道了解到,在复星集团明确表示退出后,现在只有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信托和海航集团旗下的海航商业在准备竞标材料。
根据时间表安排,除之前已经被披露的竞买方将在11月3日递交材料外,本报记者了解到,11月5日专家组将会进行评审;两日后,也就是11月7日专家组评审会将会出结果,最终将会对外界公布结果。
本报记者独家了解到,目前上海国资委正在筹备组建专家评审委员会。据了解,上海国资委将从专家库中选出18位专家集中培训,这部分专家分别来自于行业、财务、法律、劳动保障、证券监管、国资运营等几个类别。
至于参与评审的正式专家,将从这18位专家中随机抽取9位专家组成。对于评审标准的确立,本报记者了解到,主要分为“价格”和“软性条件”两个方面,“两项指标各占50%。价格指标方面,之前已有披露,即每高出1.7亿元,便可得1分;而软性条件指标方面,则包括了公司实力、未来发展方案、职工安置等。”
一位接近“核心”的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到上海家化“易主”之后,能够有比较平稳的过渡期以及对未来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上述人士透露,上海国资委方面希望该项目能够从上海华源、上海医药等重组案例中吸取经验。
在外界看来,平安和海航是两家风格完全不同的公司,为何在上海家化这个项目上产生了交集?分析人士认为,从平安投资云南白药、许继电气等项目的过往轨迹来看,投资各行业龙头企业是其策略;而对海航来说,上海家化项目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在实业领域中的尝试。
此前市场一度认为,平安和上海家化是有默契的。而海航的加入,不乏“抢亲”之嫌。
该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上海家化方面对平安或海航并没有特别的倾向性,不过,对海航自身的财务状况,以及之前操作几个收购案的“财技”却引起了上海家化内某些人士的担忧。
本报记者从中介机构有关人士处了解到,这种“担忧”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第一,海航过去几年的快速扩张,是建立在高负债水平之上,负债“贡献”了公司资产扩张的绝大部分,同时公司整体的资产盈利状况相对比较差,基本处于亏损状态。第二,很明显地发现,海航集团拥有的上市公司几乎全部被质押出去,以使其获得进一步扩张的资金。
“这一‘财技’被部分上海家化内部人士认为,可能会给上海家化未来的权属关系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之前海航就通过质押上市公司股权、分拆集团资产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资本运作。那么倘若将来,也对上海家化使用这些手法,显然是与上海国资委对上海家化进行整体改制的初衷有所背离。”上述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作为“黑马”的海航为何会让这部分人士有如此的担忧?海航集团于2000年1月,经过10年发展,产业覆盖航空、物流、金融、旅游、房地产、商业、机场管理和其他相关产业。旗下控制的上市公司有8家:海南航空、美兰机场、易食股份、西安民生、ST筑信、绿景地产、ST汇通、SST天海8家。总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到1000亿。但是,高速扩张的背后,其财务状况和财务风险已经遭到过质疑。
本报记者根据公开信息,粗略地整理了近年来海航的“财技”,发现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截至2010年末,海航集团净资产99亿,对外担保余额116.80亿,占海航集团净资产的105.62%,与此同时,海航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的股权基本都被质押出去以获得进一步扩张的资金(见表)。
尽管这种“过度质押股权”的方式目前还未出现特别大的问题,但上述消息人士透露,在上海家化内部已有部分人士对海航这种做法背后隐藏的债务风险表示担忧。
在采访中,无论是平安,还是海航方面都不愿意在这“节骨眼”时间上,对该项目做任何表态,之前还愿意透露信息的内部人士也均以“公司下了通知为由”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