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三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8 03:09 来源: 经济日报压题图片 清远城区远眺。 张绍光摄
广东清远,一个位于珠三角与粤北山区接合部的山区市,一个1988年建立的广东省年轻的地级市,一个过去主要经济指标居广东省21个地级城市末位的市,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5年以来,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6年居广东省首位,先后成为广东省工业十强市和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今年1—9月,清远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8.7亿元,增长15.3%;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6.9亿元,增长50.1%,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排在全省首位。
战略转变
南国秋天,天高云淡。从广州市中心驱车沿广清高速公路北上40多分钟后,起伏的绿色丘陵、青山以及高速公路两边由碧水间隔的金色稻浪开始映入眼帘。清远这个距离广州市最近的“珠三角生态后花园”城市,在工业化进程最迅速的近10年间,未改质朴本色且变得更亮、更绿。
“清远之所以一直保持着山清水秀的质朴本色,主要得益于新世纪之初确立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珠三角生态后花园这个‘三化一园’发展战略,尤其是2008年以来清远从更高层面上进行的战略转变。”清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国华告诉记者。
刘国华说的这场战略转变,是指清远经历新世纪前七八年的工业化加速发展后,在跨越式迈入工业化中期之时,确立的着力推动“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城镇特色化、管理人性化”的“四化”新战略以及“绿色经济强市、岭南宜居名城、华南休闲之都”的城市发展新定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转方式、调结构成为全国经济工作的主线。“转变多年来形成的发展方式,调整多年来形成的产业结构,对地方政府来说需要付出较高的机会成本。清远才刚刚过上几年好日子,底子还很薄,基础也不牢,转方式、调结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发展速度,怎么办?当时曾引起一番争议。”刘国华介绍说。
新世纪之初,清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工业发展,但是工业质量并不高,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资源能源高消耗型。这些企业落户清远,在带来工业增加值、税收、GDP增长的同时,也使清远面临环境的压力。在2008年的一次党政干部会议上,时任清远市委书记的陈家记语重心长地指出:“这几年,清远依靠‘近水楼台先得月’,积极主动到珠三角去抓‘鸟’,承接了大量产业,但我们要清醒看到,从外国或珠三角转移到清远的产业只是整条产业链中生产价值较低的一段,仅仅依靠简单的产业转移,我们只能永远落后于别人。”
清远市委、市政府冷静分析形势,完成了9个方面33个重点课题的调研,组织专题研讨,统一了思想:清远仍然欠发达,清远的优势在于环境,清远要发展,就必须适时转变发展战略。年底,清远市五届十次全会提出了“四化”新战略与三个发展定位。
于是,清远出台硬招,该转的转,该调的调,该关的关。几年来,仅水泥、钢铁企业就淘汰了230多家。对清远来说,这种转变当时的确是比较痛苦的,但清远的干部群众看到今天这片绿水青山,都说值。
产业转型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广州新电视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都使用了我们的产品,我们的贝洛克高级集成门窗与集成阳光房系列高端产品,也抢先在国内开拓高端市场,附加值比原来高出3倍以上。”在位于清远高新区的广东豪美铝业有限公司展厅,公司总经理助理卢桂海向记者介绍说。
豪美铝业是清远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这家前几年落户的铝型材企业,以前主导产品是粗放型的初级产品。近年来,公司与中科院、华南理工大学等院校联合开发高端产品,已开发了100多个系列的8000多款产品,占领了高端市场。
工业是清远崛起的战略突破口,他们抓住新世纪之初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大力招商引资,短短四五年时间,创造了“清远速度”。然而,清远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也出现了饥不择食等现象,不少低端落后产业也被引进,出现了工业无园区,有企业无产业,工业布局不够合理,产业集聚程度较低等现象。清远决心通过产业转型寻求自身的发展空间和出路。
清远首先从优惠招商向选商转变,严格项目审批,瞄准科技型、环境友好型、创税型企业,通过有目的地招商和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质量。
如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清新县佛山(禅城)工业转移园管委会主任周剑华说:“我们的办法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与提升。承接产业转移不能是工厂的简单搬家,而要求其搬迁的过程就是更新改造和优化升级的过程,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建设现代化的生产线,配套高标准的除尘等设备,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在这个有着70条陶瓷生产线的园区,记者看不到以往陶瓷企业集聚区马路上的飞土和天空弥漫的烟尘,看到的多是山丘边如茵的绿草。广东新一派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冼嘉贤指着车间里正在运行的机器说:“这些设备都是从意大利进口的,环保都必须达标。”
产业转型升级的另一个鲜活案例是清远循环经济产业园。20多年前,清城区石角镇、龙塘镇等地农民开始经营废金属回收与拆解,近年带动了近百平方公里的10多万人从业。然而,无序的经营、污染物的排放、焚烧等严重影响了环境,被广东省环境部门亮了黄牌。清城区石角镇党委委员赫荣钰说,镇党委经过充分讨论并请专家会诊,决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打造特色产业,实行入园经营、园区管理,建设了13300亩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形成集废旧物资拆解、污染处理、再加工、深加工、精炼铜铝、产品销售等于一体的产业链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去年被广东省经信委批准为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良好的产业环境,吸引了国内三大铜材企业巨头江西铜业、云南铜业、大冶铜业等相继落户。
清远不仅着眼于传统产业的转型,更推动企业创新,制订一系列奖励措施,使承接产业转移的“洼地”成为产业升级转型的高地。2010年全市研发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25%,荣获“2010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称号;组建了广东省再生金属综合利用产学研创新联盟,全市62家企业与56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
矛盾化解
“化不利为有利,把后发变优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这是清远经济社会近年来发展的最成功之处。”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汪一洋博士对记者说。
走进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看不到烟囱,听不到隆隆机声,闻不到刺鼻异味,郁郁葱葱的绿树中是一座座花园式工厂。这个清远市工业最集中、最大的工业园区总规划156平方公里,多数地方保留了自然生态,开发建设工业用地仅为33平方公里。近年来,清远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自己最大优势的清醒认识,探索寻求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的平衡点。从实施“三化一园”战略,明确“珠三角生态后花园”的定位,到“四化”、“三定位”的战略转变,近10年来从没有动摇过。
清远重视环境保护的硬约束:建立落后产能淘汰机制;对治污技术提档升级,新(扩)建污水处理厂15家,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9.5万吨,是2005年的6.9倍;建立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为发挥环境优势,清远还大力进行环境建设:把环境建设作为实施城镇特色化、管理人性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城区绿岛、城边绿带、城郊森林,使城市生态建设由单一绿化型向生态绿化型转变;开展生态示范市创建活动,推进各类生态示范区建设;大力开展“保护母亲河”工程、“市肺”工程,目前清远市区建成区城市绿化率达36%。
如今的清远不仅成长为广东省工业十强市,而且旅游业没有受到削弱,旅游收入在GDP比重中的占比也同步增加,旅游接待人数从“十五”期间累计3032万人次,增加到“十一五”期间累计7796万人次,增长257%;旅游总收入从94亿元增加到305亿元,增长324%。清远已经成为国内外游客尤其是港澳游客休闲度假、观光的重要目的地。
今天,清远正在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市,环珠三角高端产业成长新区,华南休闲宜居名城和大广州卫星城市的目标阔步前进,争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