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开板两年怪相丛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8 04:02 来源: 信息时报

  □专题策划 投资理财部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徐岚 实习生 林志吟

  怪相1

  号称高成长却逐年倒退

  作为首批在创业板上市的28家公司,在上市之初,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普遍被认为是资质较好的企业,代表着中国创业板的形象,也被监管者和投资者寄予了高成长的厚望。然而两年过去后,这28位带头大哥大多“沦陷”,成长光环大幅褪色。

  据巨灵金融数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这28位带头大哥实现营业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24.99%;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22.26%。对比两年前他们上市时,前三季度实现的归属上市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却是可以高达78.05%。其中,变脸幅度相当厉害的当属神舟泰岳、华星创业、鼎汉技术这三家公司,上市之初,前三季度的业绩增速都上百,遥遥领先于其它同仁,而如今除了鼎汉技术外,其它两家连这批24.99%的平均增速都难以企及。

  一方面是公司业绩平平,令创业板高成长性的光环褪色;更让投资者很无奈的是,即便是这些公司在当年招股说明书中信誓旦旦地承诺的募投项目,同样难让人接受,近六成企业的募投项目或未达进度,或中途变更。

  这些显而易见的缺陷,让这28家公司的投资价值备受投资者质疑。相比上市首日收盘价,创业板28位“带头大哥”经过近两年的市场“拼杀”,最终落得六成以上股价下跌,8家跌幅超过40%。这意味着,上市之初即买入这些股票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出现亏损的概率超过60%。

  怪相2

  股东变富了股民赔大了

  创业板被打上了“创富板”的标签,但这并非赞赏,只是因为创业板仅富了大股东,却穷了二级市场投资者。

  截至昨日,已有271家企业在创业板上挂牌交易,也就是说,自开板之初到目前为止的485个交易日里,创业板以每1.78个交易日一家的速度扩容。据统计,这271家创业板企业上市实际募资到的总额高达1788亿元。作为上市公司中的主要股东也跟着一夜暴富,以第一大股东的持股规模计算,所有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截至昨日收盘的持股市值均超过亿元。除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外,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高管们,同样身家倍增。如智飞生物董事、副总经理兼董秘余农,董事兼副总经理陈渝峰均身家过亿。

  然而,造就多位亿万富翁的创业板,却未能令二级市场投资者一起享受这场“盛宴”,不仅如此,他们还得承受股价破发带来的巨大亏损。以昨日收盘价(复权价)计算,271家上市的创业板企业,130家陷入破发泥塘,占比高达48%。有媒体统计,七成股民在创业板投资中亏损。在分析师看来,整体估值偏高是原因之一,而股东和高管的不断减持更令创业板加速下跌,在创业板制度尚未完善之际,普通股民所能做的恐怕只有回避。

  怪相3

  无核心专利竟顺利过会

  创业板上网罗无数高新技术企业,在过会的企业中,超过95%的企业都带有高新技术华丽光环,但是含金量却令人大跌眼睛。

  科技部等三部委下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认定办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需同时满足6个条件,其中包括研发人员和研究费用,即“包括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当年职工总数10%以上”和“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下述要求: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少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销售收入在5000万至2亿元之间的,比例不低于4%。超过2亿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等”。

  而单这两条就足够“秒杀”今年过会成功的无数“高新”技术企业。如1月18日成功过会的科斯伍德、3月15日过会的深圳欣旺达、4月18日过会的永利带业、4月19日过会的美晨科技,都是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但是很讽刺的是,在招股书上可以发现,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都在30%以下。而2月28日过会的四川创业,其在2008年至2010年度期间,销售收入范围均在5000万至2亿元之间,但研发比例仅为1.18%、1.09%和1.36%。营收收入在1亿至2亿元之间的科斯伍德,尽管其在2007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39%,但在2008年初获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之后,其研发投入比例再未超过4%。

  更可笑的是,部分高新企业竟连自己的核心专利也是花钱买来的。助力江苏宝利沥青成功过会的三项最核心专利,就是公司2007年花费15万元从上海交通大学购买的。在时间的检验下,一大批伪高新技术企业正逐渐露出本来面目。

  怪相4

  超募达千亿多数存银行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0月25日,已经上市的269家创业板公司超募资金总数达1116.9亿元,其中超募资金超过10亿元的创业板公司有21家。如此多的超募资金,创业板企业本应衣食无忧,而且有财力投资各种项目壮大业绩了,但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据平安证券统计,创业板公司已经公布使用计划的资金总额仅为352.26亿元,高达751.54亿元的超募资金尚无规划,占比达68.09%;即使公布了使用计划的,也仅有48%的资金实际投入,另外51.42%的资金均用来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在资金毫无用武之地的情况下,将现金存放于银行成为了大多数公司的选择。

  今年上半年,创业板257家公司实现净利润90.28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营业收入582亿元,同比增长33%。而去年上半年,94家创业板公司实现净利润27.1亿元,同比增长23%。所谓高成长的创业板增速远远落后于主板。

  怪相5

  经营告亏损薪酬反翻番

  创业板公司上市时以“高成长”自居,但随着业绩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亏损,所谓的“高成长”已荡然无存,高管们的高薪酬倒是一成不变。如在首批上市的28位带头大哥中,“第一高价股”红日药业以1040.9万元的2010年年薪排在可比创业板公司高管薪酬总额第一名,也是唯一一家高管薪酬总额超过千万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而2009年他们的合计报酬总额仅为240.54万元。也即是说,在上市之初到上市之后,红日药业高管们的薪酬增幅达到了332.37%。但根据红日药业2010年年报显示,其净利润的增幅仅仅是22.76%。

  高薪酬,低业绩,这并非个例,wind数据显示,从高管薪酬相对2009年同比增减来看,共有19家创业板公司高管薪酬同比翻倍,但业绩增速却难以与其相媲美。如晨光生物以423%的同比增幅成为高管薪酬增幅最大的创业板公司。但晨光生物这两年的净利润增长一直在30%上下徘徊。

  尽管有分析人士认为高管薪酬的增长与业绩也没有明显的关联度,并非高薪酬就一定会有高增长,但高管薪酬却实实在在正成为吞噬利润的杀手之一。WIND数据显示,有可比数据的190家创业板公司高管去年年薪合计4.83亿元,而它们净利润约为138.47亿元,年薪占净利润比例是3.5%,远远高于主板。其中,金利华电以23.71%的高管薪酬占当期年度净利比成为高管“吞噬”净利能力最强的创业板公司,康耐特以超过20%的“净利吞噬”能力排行第二,新宁物流18.65%排行第三,另外还有1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占当期年度净利比重超过10%。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