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微调”意味几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8 04:45 来源: 新京报

  ■ 宏观大势

  单纯放松货币政策从来不是好主意,与此配套财政政策收紧以及地方政府约束也应提上议事日程。

  伴随着楼市不振,中国经济步入深秋。

  温家宝总理的一言一行再度成为市场风向标。在强调继续调控房地产之后数日,他在25日的天津讲话中却释放出更多信号:“要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优化融资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

  虽然这番言论只谈及“微调”、“适时适度”、“预调”,却在市场引起万千涟漪。随后,中国央行周小川也表示,中国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总的提法不变,但货币政策要留有充分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按照众所周知的惯例,已经出台政策往往只会悄然“放松”,而不会明令“废止”。由此可见,所谓“微调”,已经迈出货币政策转向重要一步。对于当前货币政策而言,由从紧到松动的时间窗口已经开始,“定向宽容”重新袭来。

  经济是否需要货币政策调整?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进一步看,当前开始货币政策微调并不算晚,如果等到明年再来着手则可能面临更多经济下滑风险。事实上,微调此前已经有所端倪,从温州危机纾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四地政府自主发债、增值税改革可见一斑。

  从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GDP数据可见,三个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9.7%、9.5%、9.1%。其中,值得注意是出口速度的下滑,9月出口增长17.1%,进口增长20.9%,增幅双双低于预期;贸易顺差同比下降12.4%,环比下降2.3%。

  当前欧美形势进一步恶化概率加大,伴随着广交会订单情况不佳的消息,不难推测出口数据在第四季度会更为难看。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去库存化刚刚开始阶段,货币政策由紧而松并不算迟,这对低迷的资本市场也显然利好。从去年开始楼市调控与紧缩政策之下,中国经济放缓已经不是悬念。唯一的问题或许在于是着陆时间以及着陆方式。目前中国经济硬着陆可能性正在加大,当然这也更取决于硬着陆的不同定义。

  按照“末日博士”鲁比尼的定义,中国经济低于8%增长就属于硬着陆。鲁比尼的逻辑在于投资过度必然会导致硬着陆,本次微调言论也引发对于通货膨胀重启的担忧,单纯放松货币政策从来不是好主意,与此配套财政政策收紧以及地方政府约束则应提上议事日程,否则很可能重蹈刺激过度覆辙。新一轮博弈,谈何容易?

  □费雪(上海 财经评论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