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室韦:独特风情醉游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8 08:4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室韦:独特风情醉游人

  图为室韦俄罗斯民族风情村的家庭游接待户。 本报记者 陈郁摄

  10月10日,沿着额尔古纳河,我们来到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的室韦口岸。

  室韦口岸原是一个临时过货点,后被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口岸通关大厅及边检哨所坐落在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近旁,跨河建有中俄第一桥“友谊桥”。

  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额尔古纳河美丽的风光,使它日渐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旅游点。据统计,最近几年,每年到室韦口岸来的游客都有30万左右。

  小镇室韦,因口岸而兴,因旅游而旺。

  夕阳的余晖洒在浓郁俄罗斯乡村风情的建筑上,松木搭成的两层小楼,古朴而美丽。小店的女主人王辉热情地和我们打着招呼,这里就是我们将要入住的地方,俄罗斯族民族乡“伊丽亚旅游之家”家庭旅店。

  四周许多同样建筑风格的旅店映入眼帘。“房子都是一样的,是乡里统一建的吗?”记者问。

  “刚开始我们都是用自家的‘木刻楞’搞接待,后来来的人多了,客人的要求也高了,我们就改造新建了这样的小楼。乡里给了很大的支持呢!”王辉说。

  走在室韦的大街上,只见街道宽阔而宁静,房子都是俄式“木刻楞”或松木两层小楼,非常整齐,路旁装着统一的太阳能街灯,“乡村旅游”、“俄罗斯风情游”等标牌随处可见,不时走过高鼻梁、蓝眼睛、黄头发的俄罗斯族乡亲。

  在一处挂着“呼伦贝尔市优秀家庭旅游户”牌匾的俄式大面包房“热妮娅列巴坊”前,我们停下了脚步。

  推门进去,俄罗斯大列巴的香气扑面而来。蒙古族女店主告诉我们,她家的列巴5块钱一个,一年下来,面包房的毛收入差不多10万元,“都是开发旅游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室韦边防派出所教导员李国君告诉我们,室韦是我国最大的俄罗斯族和华俄后裔的聚集地。老一代精通俄语,大部分家庭至今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俄罗斯人的信仰、文化和生活习俗。

  为充分利用这一具有独特风情的旅游资源,2004年,乡里选择了10户人家,在政府扶持下率先搞起家庭式旅游接待。

  “选择是有条件的,一必须是俄罗斯族,二要有搞家庭旅游接待的意愿。当时的扶持政策是每户补助2万元。”蒙兀室韦苏木(苏木为蒙古语,意为乡镇)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海泉说,“结果一年下来,这些家庭平均每户收入4000元。”2005年,额尔古纳市继续积极推进家庭式旅游接待,搞家庭式旅游接待的户数增加到25户,每户平均收入1万元。

  良好的示范效应使更多的家庭加入进来,如今,在室韦苏木,这样的家庭旅游接待户已经有97户,人均年收入突破4万元。

  与之相伴的是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室韦。“2008年为8万人,2009年达到13万人,2010年达到17万人,今年预计将突破20万人。”周海泉说。

  在蒙兀室韦苏木政府,巧遇来此调研的额尔古纳市副市长邱革评。谈到当地的旅游资源,邱革评如数家珍:“额尔古纳市是我国最北的县级市,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我们因此把发展旅游定位在四个方面:生态,蒙源,俄罗斯民俗,跨境。”他进而解释,“生态,草原、湿地、森林、湖泊,多种生态样态这里全都有;蒙源,室韦是蒙古族的发祥地;俄罗斯民俗,室韦是我国惟一的俄罗斯民族乡,2005年被央视评为‘十大魅力小镇’;跨境,这里有室韦、黑山头两个国家一类口岸。”

  “这里保存有大小城遗址10余座,有较深的蒙古族寻根、祭拜、观光、考察等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邱革评告诉我们,为此,2011年4月,市里特别将原来合并在一起的室韦镇与恩和乡分拆,分别设立蒙兀室韦苏木和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恩和主做俄罗斯民俗游,室韦则集中力量打造“蒙古之源”大型民族文化园,“希望它能够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蒙古族的朝圣之地,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探寻蒙古族的发展历程。”

  据介绍,蒙兀室韦的目标是,通过“行政区、居住区、文化区、旅游区、朝圣区”五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辅以原生态的草原、湿地、森林等高端旅游资源,跻身于国际、国内高端旅游市场。

  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了被誉为“亚洲最美湿地”的亚洲第一大湿地额尔古纳湿地。据说,这是目前亚洲保护最完整、没有遭到任何破坏和污染的、物种最丰富的湿地系统,它涵盖了额尔古纳除原始森林外几乎所有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邱革评告诉我们,许多摄影爱好者都对这里情有独钟,“去年我们组织了一次摄影展,吸引了众多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我们希望以此为突破口,打造一些长期的、有文化含量的品牌旅游项目。”

  (责任编辑:尹彦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