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访宗申集团董事长左宗申 从城市禁摩到嫁接国际金融资源文静;徐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31 09:2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专访宗申集团董事长左宗申从城市禁摩到嫁接国际金融资源文静;徐恺

  本报记者 文静 徐恺 重庆报道

  中国摩托车产量已连续18年雄踞世界第一。然而,这也是中国在国外价格杀得最狠的产业。

  如今,面临国内200多个城市大面积禁限摩,海外摩托车价格战延续,摩托车业作为夕阳产业的言论也一再响起。左宗申则不断嫁接海外资源。

  入世后,以左宗申名字命名的宗申集团第一个成功和欧洲知名摩托车生产企业联姻,占领高端。2005年,中国第一家摩托车企业在海外上市,宗申派姆公司在加拿大多伦多创业交易所挂牌交易,成功融资数亿元。

  “我不管未来别人看是不是摩托车企业,反正我要转型。”

  入世并没有带来产业的兴旺

  《21世纪》: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中国摩托车产量已是世界第一。入世对市场有何影响?

  左宗申:入世并没有给该产业带来兴旺发达的景象,因为已形成禁限的产业环境。中国禁摩最早在1985年,北京。禁摩在中央的产业政策里并没有明确说法,但地方政府效仿首都,认为摩托车影响交通、安全、城市形象等。城市禁限让高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城市没市场,所以这么多年,中国摩托车产业都是中低水平发展,尽管规模世界第一,但技术含量、产品档次还是面向农村的。

  《21世纪》:除了国内市场禁摩,我国加入WTO将更加有利于国内摩托车出口,你认为入世对中国摩托车出口是机遇还是挑战?

  左宗申:最开始时是比较好的商机,主要是价格优势冲击国外市场,但单靠低质廉价的东西去打国际市场是不可能的。中国摩托车企业从东南亚扫到中东,中东扫到非洲,非洲扫到北美,北美扫到南美,一股风过去后,很多企业产品立不住脚,也就是两三年光景红火,又没有售后服务和质量保证,就是靠低价。那时中国企业对外贸易基本是代工方式,自己赚点钱,打别人品牌,10多年都是这种状态。

  以低廉成本换技术

  《21世纪》:入世后,中国摩托车也面临着国外摩托车冲击市场,你做了怎样的战略调整?

  左宗申: 国际老牌企业也面临不断降低成本的压力,比如美国、欧洲企业成本很高,和日本竞争,非常头疼。我们就把欧美企业和中国低成本制造进行整合嫁接,我们可获得走出去的优

  质资源,他们降低了成本。

  欧洲人不善于经营,特别是意大利人,善于设计和制造,开拓市场和规模经营不是他们强项,和日本有很大差距。我们自认为在国际化开拓、包括低成本制造生产上有些优势。

  比亚乔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投了大概8000万美金在佛山建厂,当时投资比较大。2004年和我们合作时,那个厂基本全部亏空。所以它和我合资,给了50%的股份给我,只让我出200美元。我主要看中意大利的技术和品牌。

  《21世纪》:品牌如何使用?

  左宗申:品牌没有转让,但有品牌使用费。使用比亚乔商标,按产品销售额的1.5%付费,逐年递增,到现在2.5%左右。现在,我们一年生产比亚乔摩托车30多万台,大概有1/3返销给它,2/3我们自己开拓国内市场。发动机全部是我们提供。

  《21世纪》:合作这么多年,双方各自获得的好处?

  左宗申:比亚乔转移产品给我们生产,基本上降低40%成本,欧洲市场竞争力加强。我们学到了制造技术、工艺技术包括设计,人员也派到意大利去培训。他的产品优化设计后如何适应中国高端市场,是有作用的。

  利用本地资源扎根海外

  《21世纪》: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统计,今年1-9月,全国摩托车利润总额20.77亿元,同比下降17.79%,出口利润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宗申集团的海外战略是否将有所调整?

  左宗申:今年中国摩托车利润下滑主要是汇率波动,受人民币升值趋势的影响。入世这么多年,摩托车企业必须属地化。走出去不是把产品卖出去,而是走到有市场的国家和地区去扎根,发展生产。中国企业必须像日本全球产业布局一样,向外面转移,利用本地的市场、人力资源和一些生产资料。

  我们总是说要维持很高的出口额,产品往外面卖,长久以来实际没赚什么钱。摩托车出口有个2%-3%的利润,已经做得不错了,还加上了退税。

  《21世纪》:那宗申集团在海外如何扎根的?

  左宗申:南美洲我们收购了巴西摩托车企业Kasinski,销售额要做到人民币100亿元,占未来宗申集团整个销售收入的20%。

  东南亚越南有厂,泰国也有摩托车生产基地,以辐射东南亚。在摩洛哥我也想投资,辐射非洲。北美洲也想投一把,电动摩托车在美国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我们正在考虑购买一家美国老牌摩托车企业,把产业升级,在美国市场发展。

  《21世纪》:扎根海外面临的一大问题是摩托车的自主知识产权。入世前,中国大量低排量的摩托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很少,大量仿冒、低价竞争的产品充斥市场。宗申采取的对策是什么?

  左宗申:海外注册,有很多联盟。如驰名商标在国际上有个联盟保护,在欧洲和北美,商标注册了可以覆盖很多国家,但费用相当高。我们现在140多个国家注册了我们的商标。

  这是经历了惨痛的教训。宗申商标在海外被别人注册过好多次,我们花了不少的钱弄回来。据我知道,至少在三四个国家,如伊朗、印尼被抢注。海外商人比较懂这个,他和你贸易过程中,自己做一个品牌,产品是同类产品,他怕他打开市场后,你进入了,干脆注册了宗申,还都是熟人。

  你和他谈,代价就大了。出口贸易往往和知识产权搅到一起,要么撕破脸,后面的市场断了;要么商量,他就狮子大开口要不少的钱。中国企业走出去,对海外市场不是很了解,到现在都在交学费。

  利用当地金融资源

  《21世纪》:2005年3月29日,宗申派姆新动力有限公司的股票(“宗申派姆”)在加拿大多伦多创业交易所挂牌交易,走在了机车行业清洁能源领域前列。入世后,中国摩托车在海外上市的这是唯一一家。请问当时你的目的是什么?

  从城市禁摩到 嫁接国际金融 资源

  左宗申:面对入世带来的机遇,资源的成功嫁接也包括当地的金融资源。中国企业要想真正走得出去,持续发展,金融平台和产业平台应相互支撑,互为促进。

  我们想把电动车做大,而加拿大当时是新能源发展最火爆的国家之一,政府政策也支持,包括氢能源、电动动力啊,温哥华大小几千家从事这个行业,资本市场也比较追捧看好新能源。

  上市后我们融了两次资,筹了5个多亿人民币,完全是市场化运作。从开始融资到结束,最多个把月,而在中国审批程序太多,一年搞下来算好的。海外有个融资平台比较容易发展。另外,技术资源有集聚效应,加拿大有很多电动车技术,我们通过上市公司平台获取了。

  《21世纪》:宗申集团从做摩托车起家,目前拥有动力系统业务、清洁能源、新动力业务,此外还有地产、生物、矿业等,未来的宗申集团是什么样子?

  左宗申:未来一个产业板块,一个金融板块。产业板块具体来说,现在是重化工时代,我们肯定要进入核心卡位,掌握核心技术,而不是边缘游离。我们正在和德国企业高层谈,把德国柴油机的喷射系统转移到中国来,这占发动机1/3成本,高附加值,现在中国全靠进口。

  还有一个思路,农村再发展下去需要产业化,这是长周期大产业。我们要整合全球适合中国现状的农机产品进来。到2020年,宗申集团要做到500亿元的规模,产业和金融各占50%。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