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解码美资回流:"美国制造"为何能给出"中国价格"(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31 18:5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解码美资回流:"美国制造"为何能给出"中国价格"(图)

  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导致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大增 记者 何奔 摄

  拥有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是关键原因

  为什么一些美资企业开始从中国撤退?甚至一些“美国制造”也可以给出“中国价格”?羊城晚报记者连日深入珠三角调查发现,人工、原材料,以至工业用地、用电价格的攀升正侵蚀“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但“中国正在变贵”还不是美资回流的唯一理由,美国高效的生产率,成为回迁后的“美国制造”能够给出“中国价格”的关键。

  1

  “中国制造”正在变贵

   关闭在华生产线回老家建厂的美国老板说:“中国工人的工资上涨只是刚刚开始”

  “比2008年还难做”,东莞沙井镇一家印刷厂的刘先生向记者抱怨称,每个月都要想办法给厂子里八十多号人开工资,账越来越难算。

  从去年到今年,刘先生的工厂工人涨薪差不多15%。“生产线上工人已经加了至少三次薪,从1500元到1800元,再到2500元”,刘先生苦笑:现在工人们根本不需要担心厂方不履行《劳动法》。“一到招工季节,很多工厂主动挂上标语———坚持贯彻《劳动法》,保护工人权益”。 此外,在工人涨薪的同时,“纸张等原材料今年以来涨了10-15%”。

  不“给力”的不仅仅是人工和原材料。刘先生在沙井镇租了约3000平方米的厂房。“2008年厂房租金还只有8元/平方米,如今已经涨到13元/平方米”;“工业用电以前一度是0.8-0.9元,现在要1.2元”。

  人民币升值也让刘先生常常遭受“飞来的”损失:“客户头天晚上从美国汇款,第二天收到,就白白损失几百元。”

  一盘账算完,刘先生感叹,现在接下的不少订单,利润只够给工人开工资———“纯粹是为工人打工”。

  深圳市盛佳丽电子有限公司生产扬声器和耳机用喇叭已有十多年历史。盛先生告诉记者,流水线上的一线工人,今年初还只有1800元月薪,但现在算上加班费,工人每月工资已经有2300元。涨了差不多30%,该企业有200多名工人,一个月下来,仅人工成本就要多开销10万元。

  对于在广州做服装生意的徐女士来说,2011年更是备感煎熬的一年。“去年一年加了三次人工,车工工资从1000元涨到3000元,今年又加薪到4000元左右,还找不到人。”徐女士说,工厂打版一般都需要20-30名车工,仅这一个工种,人工开支就不是小数。“服装行业本来就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一般中型的服装厂都有上百名员工”,徐女士坦言,今年已经是在贴钱。

  从印刷到电子再到服装,三位珠三角民间老板的遭遇,无疑是当下“中国制造”的真实缩影。

  这一幕在美国企业家眼中看来无比现实。“当我看到工厂附近开起了星巴克,我知道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壮大,我也明白我所见证的中国工人的工资上涨还只是刚刚开始”,一位美国老板说,两年前他关闭了在中国的生产线,开始在美国建立工厂。

  2

  中美生产成本差距缩小

  据美资咨询公司调查,中国不少商业用地的价格已经高过美国

  由于中国制造成本上涨,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美两国制造成本的差异正在缩小。这意味着,以往以低成本吸引外资的“中国制造”,其吸引力不断衰减。

  华南美国商会会长、美国商会亚太理事会中国事务副主席哈利·赛亚丁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企业总是被吸引到成本最低的区域,因此他们搬迁到其他地区以获取更低成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责任编辑:邵希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