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英国欲设"围栏"护银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1 07:2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近来,西方对银行业改革的探讨持续升温,政府已经厌倦了再为金融机构埋单。英国银行业独立委员会就在敦促政府进行新一轮改革,设立“围栏”,将零售银行和商业银行从高风险的投资银行与批发银行中分离出去,零售银行将保持比国际惯例高得多的权益和损失备抵债券。委员会还要求增加受保护银行所持资本的数额,用以缓冲亏损。此轮改革的目标是,政府不再扮演为避免经济和金融体系遭受破坏而给众多大银行提供担保支持的角色。

  此举将大幅提高银行业的融资成本,并可能导致英国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在国际金融界引发热议。随着银行业的发展,银行业务从传统的储蓄信贷扩展到证券投资等领域。银行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一直是金融业长期讨论的问题。在美国,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出台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曾一度取缔全能银行业务。但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逐渐模糊,最终该法案被彻底废弃,银行业又回到混业经营时代。

  在过去几年里,欧美许多国家的金融部门和监管体制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些大型、综合而又相互关联的金融机构显现出来的巨大风险,撼动了世界金融甚至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英国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救助从未停止过,2008年仅为救助苏格兰皇家银行就从国库拿出460亿英镑。瑞士、爱尔兰等国政府也都面临过同样的情况:由于银行规模过于庞大,政府无法让其倒闭,救助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有些美国议员提出预防下一场金融危机的解决办法就是恢复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避免商业银行受到证券业高风险的影响。然而,彻底取消混业经营就是最佳途径吗?事实上,这也不可取,一家独立于任何商业银行的大型证券承销商同样能给金融系统带来极大风险。

  英国银行业独立委员会提出的“围栏”改革方案巧妙周到,用隔离防护结构分离需要储蓄和不需要储蓄的银行业务,是一项相对温和又能对银行起一定保护作用的政策建议。“围栏”改革主张缩小银行规模,降低银行风险,但鉴于多元化有益于全功能银行模式,改革并不要求零售银行与批发银行彻底分离,而是对植根于本地市场的银行体系采用更高标准,对投资银行则执行与其他国际同行业一样的权益资本标准,让银行持有丰厚的纾困债券,以便在危机来临时先由私有债权人承担损失。这样做既有利于加强监管,也保持了本国银行的竞争力,可保护银行客户和纳税人免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并缓解“大不能倒”银行的道德风险。

  在当今欧洲,全能银行非常普遍,并且可能会一直存在下去。英国“围栏”改革的真正价值在于,尝试让银行的经营不再建立在国库之上。目前,庞大的银行体系使欧洲国家面临“太大不能救,太大不能倒”的困境,又到了该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