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惜别特里谢 最富激情的欧元斗士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1 07:5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满头银发、表情严肃、眼神坚毅,这位69岁的老人令人印象深刻,一言一词都曾牵动欧元区经济和市场的神经。他领导欧洲央行的这八年,是该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八年;他告别欧洲央行时,又恰逢该行站在欧债危机风口浪尖,欧元区风雨飘摇的关口。2003年特里谢踏上法兰克福赴任之行时曾称,自己“不再是一个法国人”而将穿上“欧洲制服”;八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特里谢放下了曾引起诸多争议的欧洲央行行长“权杖”,做回一个热爱文学艺术的法国人和一个眷念家乡的旅人。

  从强势法郎到稳定欧元

  特里谢1943年生于法国里昂一个文学教授家庭,大学就读于巴黎政治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在经历了一段煤矿工程师生活后,27岁进入素有“法国领袖摇篮”之称的国立行政学院研修。两年后的1971年,他进入法国财政部,继而仕途一路顺风,1987年出任法国财长。许多多次接触特里谢的外媒评价,他既散发着诗人气质,又具有典型的政客背景。

  1993年至2003年期间,特里谢担任法国央行行长一职。期间,他执行强势法郎政策,坚持不懈地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胀,成功地将法国通胀率由1993年的2.2%降至1998年的0.7%,同时确保法国经济稳步增长。特里谢在捍卫了法国央行独立性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坚挺法郎领袖”的赞誉。

  特里谢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最早的支持者和最坚定的维护者之一,被称为“最富激情的欧元斗士”。2003年11月,特里谢出任欧洲央行第二任行长。欧洲央行的首要使命是维护价格稳定。欧债危机爆发前,欧元始终保持着强势与稳定。2003年至2009年,欧元区通胀率始终维持在2%以内。

  被欧债危机“绑架”

  2008年,欧元区经济走出长期停滞,当年GDP增长0.8%。正当特里谢小心掌舵欧洲央行时,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打乱了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其实在危机全面爆发前,欧洲央行已于2007年底在世界各大央行中率先向动荡中的金融市场注入近千亿欧元巨额资金。

  如果说欧洲央行应对金融危机的行动迅速、有力,那么在特里谢任期的最后两年,欧洲央行则在欧债危机这场鏖战中被动不堪。2009年底欧债危机爆发于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接连“倒下”。当时欧洲央行有两个选择:购买投资者避之唯恐不及的欧债,或坚守自身独立性原则。为阻止危机继续升级,缓解市场紧张情绪,2010年5月,特里谢领导下的欧洲央行做出了国债购买决定。危机随后继续蔓延至欧元区第三和第四大经济体意大利和西班牙。今年8月,欧洲央行再度出手购买意西两国国债。自2010年5月启动债券购买计划至2011年10月21日当周,欧洲央行累计购入欧元区国家国债达1695亿欧元。

  干预债市行动在欧洲央行内部始终存在较大争议,德国坚决反对,警告称此举将损害欧洲央行独立性,加剧央行自身风险。前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德国央行前行长韦伯和欧央行前执行委员会委员、首席经济学家斯塔克的前后辞职,暴露出欧洲央行内部分歧已趋白热化。

  特里谢对此解释称,欧洲央行不会充当欧元区成员国的“最后贷款人”,国债购买计划只为确保货币政策通过正常运转的债券市场传至实体经济。

  法国巴黎银行首席欧元区市场经济学家瓦特瑞特认为,“对欧洲央行而言,2011年是可怕的一年。成员国经济政策不是导致欧债危机的根源,而无论欧洲央行还是特里谢,都不应因此受到指责。”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欧洲学会秘书长陈新指出,欧洲央行在欧债危机蔓延期间,采取果断措施,通过短期市场操作大量购进成员国国国债,对平息市场恐慌、恢复市场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扩权和扩容也是基于欧洲央行二级市场操作的积极效果。如果没有央行的配合行动,欧元区可能已是另一种局面。欧洲央行的宗旨是保持货币稳定,这点特里谢在其任期内应该是做到了。

  (责任编辑:林秀敏)

  

   “戴着脚镣跳舞”

  让特里谢头疼的不仅是欧债危机,欧洲央行还需在确保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中寻求平衡,为欧元区17个经济实力差距巨大的成员国制定统一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行长需要与欧元区17国央行行长和财政部长密切合作,可谓“戴着脚镣跳舞”的央行行长,这份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2010年12月,欧元区通胀率加速上扬至2.2%,两年多来突破央行设定的通胀“红线”2%。2010年,德国经济增速达3.6%,创两德统一来新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希腊、爱尔兰和西班牙等国皆深陷萎缩。2011年3月,欧元区CPI同比上升2.6%,达2008年10月以来最大同比涨幅。德国、法国、比利时等经济复苏强劲的欧元区核心国家希望欧洲央行尽快加息,以避免第二轮通胀效应的出现;而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外围成员国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促进投资和刺激消费的货币政策,加息对这些国家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欧洲央行最终于4月祭出加息利器并于7月二度加息,将基准利率由历史低点1%上调至1.5%。爱尔兰反对党领袖米歇尔·马丁愤怒地表示,欧洲央行的这一决定“非常愚蠢,将加剧欧债危机”。

  特里谢反驳称,“我们在做决定时,要考虑到整个欧元区的利益,考虑17国的利益,考虑3.31亿人口的利益。但我并不认为加息一定会有负面影响。欧洲央行通过多次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民众最关心的是物价问题,物价稳定对穷人和弱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通胀加剧,通胀预期提高也会导致市场利率上升,只会加重高负债国的困难,而非减轻问题。”

  令特里谢意想不到的是,随后欧洲乃至全球整体经济前景的恶化使欧洲央行尚未完全打开的加息通道又迅速关闭。由于欧元经济增长疲软,甚至面临二次探底风险,欧洲央行在8月至10月一直维持利率不变。有分析人士认为,欧洲央行此前的两次加息决定有“冒进”之嫌,年内甚至可能被迫走回头路。贝伦贝格银行资深经济专家克里斯蒂安·舒尔茨和资本经济欧洲经济学家詹妮弗·迈克齐恩均预计,欧洲央行将在年内下调利率,刺激经济。

  未来寄语待检验

  欧盟峰会虽于10月27日出台了欧债危机一揽子应对方案,但根除债务问题仍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任务;与此同时,欧元区成员间经济实力的差距仍在拉大,弱者恒弱强者恒强的局面不断加剧,使欧洲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难度有增无减。此时离开欧洲央行的特里谢,难免是心怀遗憾的。

  10月19日,特里谢在其告别演讲中称,欧洲国家除加强经济联盟外,别无其他出路。他大声疾呼,欧元区需要加强经济治理,有必要成立统一的财政部,而未来的欧元区“财政沙皇”有三项主要任务:“首先是经济监督,有权在必要情况下针对成员国经济政策作出强制性决定;其次是监控金融业,确保各国银行业不会像现在这样暴露在主权债务危机的风险之中;此外,这个人要在全球金融机构中代表欧元区的利益和声音。”

  特里谢表示,当前的欧债危机是他遭遇过的最严重的危机,也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但他对欧元区前景的信心仍然不减,认为危机暴露出来的并非欧元作为一种货币的缺陷,而是欧元区治理的缺陷。

  “这场危机将推动欧洲走向更深层次的经济整合,从而推进欧洲一体化计划。”这是危机中回到幕后的特里谢的未来寄语,时间将检验这一预言的“成色”;而我们,则将与他一同拭目以待。

  八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脱下了“欧洲制服”,做回一个热爱文学艺术的法国人和一个眷念家乡的旅人。而其关于欧洲走向更深层整合的预言,则需要更多时间来检验。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