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非贸易火热引来西方责难 商务部副部长回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1 08:1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随着中国对非贸易的快速增长,国际社会上关于“中国威胁论”、“中国新殖民主义”等言论也甚嚣尘上。这一方面是因为外界关于中国对非政策没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另一方面则是个别企业的行为被盲目放大。

  随着中国非洲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国际社会上关于“中国威胁论”、“中国新殖民主义”等言论也尘嚣而起,近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商务部联合举办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前景研讨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就此表示,上述言论之所以出现,是源于外界对中国对非政策的不了解以及个别中国企业的行为被片面放大。事实上,中非合作有力促进了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给非洲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中非贸易迅增引西方指责

  剖析非洲对外贸易数据,不难发现,虽然欧盟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但近几年其在非洲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却不断下降,从1990年的68.1%直降至2010年的33.7%;同期,美国作为非洲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其在非洲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也从1990年的8.09%下降至2010年的7.76%。

  相较非洲与欧美国家贸易互动逐渐转冷,中国非洲之间的贸易互动反而日渐火热起来。2010年,中非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268.7亿美元,占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8.1%,非洲对中国出口的比重更从1990年的0.27%增加到4.59%,进口从1.1%上升到11.79%,中非伙伴关系正不断加强。

  然而,新兴国家和不发达地区间的健康贸易互动不仅没能得到鼓励和肯定,还引来以西方国家为首的舆论界的重重指责,焦点即是:中国正通过贸易渠道“殖民”非洲。

  今年年初,英国广播公司(BBC)曾推出名为《中国人来了》的纪录片,批评在非的中国企业为求发展不顾环保及民族需要;6月初,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赞比亚接受当地记者采访回答中国在非洲影响力日益提升的问题时,则谈到非洲应该警惕这种“新殖民主义”;10月17日的《澳大利亚人报》网站上更直接发表一篇题为《中国的非洲雄心》的文章,指责中国违背自身不干涉的外交政策,在非洲雄心勃勃。

  数据说话中国“殖民论”不成立

  傅自应指出,有着一度沦为帝国主义半殖民地的历史,中国不可能“殖民”非洲,西方关于中国“殖民”非洲的指责,更多是因为外界对中国对非政策没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加之一些企业的个别行为被盲目放大。

  傅自应表示,中国一直本着真诚友好、平等相待、讲求实效、互惠互利以及共同发展的原则,与非洲各国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关系,多位非洲国家的领导人曾对他表示,中非合作有力地促进了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给非洲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光辉则用一系列数据验证中国未“殖民”非洲的观点,直言平等互利才是中非贸易的主基调。

  数据显示,从非洲对中国产品贸易的角度来看,非洲对世界出口的主要产品是矿物燃料、润滑油及相关原料等,占其对外出口的48%,对中国出口的此类产品占中非贸易的50%,非洲对中国与世界出口产品的比重相差不大。反观中国对非贸易的产品结构,也与中国对世界贸易的产品结构基本相同,不存在刻意的廉价倾销。中国对非出口主要集中在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和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2010年,中国出口非洲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占中国出口非洲总额的41.68%。与此同时,中国对世界该类产品的出口则占其对世界出口总额的49.63%。

  至于对非洲原油等资源性产品的贸易往来,李光辉表示,中国从非洲获取的原油同欧美国家相比,比重很小。数据显示,非洲原油出口美国比重最高的是2007年,当年美国所占比重高达44.08%;非洲原油出口欧盟比重最高的是2004年,比重达到42.5%。与此相比,2000年~2006年,非洲原油出口中国的比重在0.61%~1.19%之间变动,所占份额很小,到2009年最高也仅为10.07%,2010年仅为2.04%。

  对此,来自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H.E.SeyoumMesfin等非洲国家官员均表示认同,指出中非贸易平等互利,对双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后期贸易合作前景更是广阔,互补性很强,希望中国能加大在非投资,能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走到非洲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